【潘斯批中】赵春山/运用对台的「示好」 深化台美关系

▲笔者认为,台湾不至于陷入中美全面对抗的风暴政府不必因潘斯对中共的责难藉题发挥,挑衅对岸;但可运用潘斯的对我「示好」,进一步深化台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赵春山/曾任政大国关中心副主任、东亚所及俄罗斯所所长,并参与政府中国大陆事务咨询工作,现仍以学者身份持续提供建言。长期钻研两岸问题,见证两岸关系不同阶段的发展深信两岸和平发展是维持现状的最佳途径,认为台湾不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缺席

美国总统潘斯(Mike Pence)本月4日在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发表的演讲,可以说是川普总统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对中政策最强硬、也是最赤裸裸的一次铺陈。潘斯在演讲中细数中共在内外政䇿犯下的「悪行」,被大陆官媒形容像是一篇「讨中檄文」。

虽然演讲内容着眼于中美关系,但也触及到中共视为核心利益南海和「台湾问题」。

潘斯的演讲显示,在川普总统任内,中美关系有可能从「战略竞争」升高为「战略对抗」。双方的矛盾存在着价值、制度和利益的多层结构,都不愿给对方足够的妥协空间。但要研判潘斯讲话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还是要看台美中三方对川普政府两岸政策的认知。

便宜之计?

首先,在美国方面,川普的对中政策究竟是一项既定政策?或只是一套便宜之计?目前似乎还难下定论。潘斯在演讲中提到前任政府对于中共行动的忽略,强调「那样的日子结束了」。

我们不免要问,真的结束了吗?远的不说,从柯林顿小布希,我们就见证了中美关系「从友到敌」再「化敌为友」的转变。而在川普的口中,他和习近平的关系也是瞬息万变的。

川普执政以来,美国国内确实兴起一股「反中」的浪潮,这股浪潮能否延续成为支配美国对中政策的主流,恐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川普的中国政策,有些人对川普指责中共不当行为的立场并无异议,但认为他对付中共的手法,和他迄今所采取的其他外交举措不相连贯

例如,为了达成缩小贸易赤字的目标,川普对盟友和竞争对手「一视同仁」。这种敌友不分的作法,让中共有机可乘,并且坐收渔人之利。因此,《纽约时报》就认为,川普对中共的强硬态度,「似乎注定要失败」。虽然川普目前己改弦更张,希望结合盟国的力量一起「反中」,但盟国各有各的打算,利之所趋,不见得会盲目随美国起舞。

由于接近美国期中选举,美国国内有人质疑川普团队的反中是别有所图。《华尔街日报》日前报导,三名参议员已致函「国家情报总监」(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柯茨(Daniel Coats),要求提出证据说明,川普对于中共因其贸易立场而欲对他造成政治伤害的指控,是否「符合情报体系对北京当局意图、计划和活动的评估」。

其次,在大陆方面,针对潘斯的演讲,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一天之内就两度作出反应,除了反驳潘对中共行为的指控是「混淆是非、捕风捉影,纯属无中生有」外,更针对台湾、南海和人权议题,反批潘的说法是干涉中国内政。《人民日报》社评更直言,美方罗织罪名除了要转移「通俄门」压力,打「中国牌」找替罪羊来拉抬共和党选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北京施压,迫使中共在与美国的贸易战屈服

美国有人认为川普成了「上天送给中国的礼物」。习近平最近在东北视察时,首度对美中贸易战的问题公开表态。习表示,在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毛泽东说过,「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川普对中共的施压,给习近平展现「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的机会,也使习近平可以动员群众的支援,处理他面对的内外难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彭丽君即认为,「在文革动乱中成长起来的习近平,似乎从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学到很多,包括毛泽东藉民粹主义带来的吸引力。」

最后,在台湾方面,由于美国的对台政策一向从属于它的对中政䇿,我们担心潘斯演讲当中对台湾表现的关爱,对大陆提出的责难,会让一些绿营人士产生「主客易位」的错觉;甚至认为「拥抱美国,对抗中共」是一项正确的选择。从台湾的利益考量,我们希望这只是一个幻想,如果视为理所当然,那就是台湾的悲哀了。

幸好,民进党政府是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潘斯的演讲。府方对潘斯表达感谢之意,是因为美国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并肯定台湾坚守民主理念。

个人认为,政府国安人士对于当前形势作出的评估是正确的,那就是中美关系在现阶段还不会完全失控,双方仍试图进行战略管理。因此,台湾不至于陷入中美全面对抗的风暴,政府不必因潘斯对中共的责难藉题发挥,挑衅对岸;但可运用潘斯的对我「示好」,进一步深化台美之间的合作关系。

热门评论》►不愿被中国骚扰的美国副总统►美国不怕中国的军事威吓►美副总统给中国的「深度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