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山/《台湾关系法》四十年有感
▲川普政府有意加强台美关系,但美方态度是否可能转变仍有待我们后续关注。(图/路透社)
●赵春山/曾任政大国关中心副主任、东亚所及俄罗斯所长,并参与政府中国大陆事务咨询工作,见证两岸关系不同阶段的发展。深信两岸和平发展是维持现状的最佳途径,认为台湾不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缺席。
美国制定《台湾关系法》将届四十周年,台美相关人士最近纷纷发表看法,认为美国在与中共建交后,由国会通过的这项单行法,对维持台湾安全及台海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事实也是如此。美国确实依法提供台湾防卫性武器。中共对此始终耿耿于怀,但不是因为武器发挥多大的防卫作用,而是美国的「干预中国内政」。
在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国家以国内法来规范与其它国家内部关系的行为,确不多见。大陆智库人士常抱怨,如果中共也制定法案,单独处理与美国州政府的关系,甚至对其出售武器,不知美国联邦政府做何感想。当然,两岸关系特别,不能拿一般的国内或国际关系来相提并论。
1979年元月1日,美国卡特政府接受中共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宣布与中共建交,让台湾有猝不及防的感觉。虽然从1972年尼克森访问大陆后,台北就有心理准备,意识到悲剧迟早会发生,但没有想到来得这么突然。美国并没有给台湾足够的应变时间。以《台湾关系法》为例,相关人员现在针对其中的内容咬文嚼字,但事前是否掌握全盘状况?有无在圆山饭店的谈判中,提出我们对应的方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现在说什么都是事后诸葛,后知之明。这当然不是台湾的问题。
《台湾关系法》第三条揭示:「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若受威胁,危及美国利益,总统及国会将依宪法程序,决定美国应采取的适当行动。」美国的利益是什么?就是维持两岸「分而不独,和而不统」的现状。《台湾关系法》的作用,就如同《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那样,要保留美国在两岸事务的主导权。台湾的行动不能脱离美国的两岸政策轨道。
美前总统雷根与对岸签署《八一七公报》,符合美国利益,但伤害到台湾的利益。柯林顿于1995、1996年台海危机时,派遣航母战斗群声援台湾,但李登辉事先不知美国有此举动;柯林顿1998年宣布的「新三不政策」,涉及台湾的利益,事前恐怕也没有知会台北。日本《产经新闻》近日刊载《李登辉秘录》,透露1995年7月,总统府资政曾永贤接到一通电话,判断是来自中共高层,告知「两、三周后会朝台湾发射飞弹,但请稍安勿躁」。李登辉因此胸有成竹,相信李当时也未告知美方。
美国已故台海问题专家唐耐心(Nancy B. Tucker)曾指出,台美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她认为「台北和华府都没有全力拥抱双边关系。双方几个世代的领导人及顾问,对优先事项及前景的看法歧异,已对彼此结合的智慧及持久性,产生疑问。」唐耐心说的没错,台美互疑早自两蒋时代开始。事实显示,如果不是因为爆发韩战,美国早就放弃蒋介石了。
1949年4月,国民政府从南京撤到广东时,苏联驻华使馆也随之迁到广州,而留在南京的,反而是美国驻华使馆。据说,当时美国使馆的一些官员,已与共产党代表进行谈判,甚至二度打算前往北京与中共签署协议。1971年,前外交部长周书楷,在宣布我国退出联合国后的记者会上,引用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话说:「既然天使不帮助我们,即使魔鬼伸出手来,我们也不惜和它握手。」这番意指「联苏」的气话,让周丢了官,但也引起美国的疑惧。
蔡英文政府声称,台美关系目前处在最好的情况。我们相信川普政府有加强台美关系的意愿,但不会因此牺牲美中大国关系的利益。《时代杂志》日前引述三名美方官员的话说,川普将暂时搁置售台F-16V战机案,直到美中敲定贸易协议为止。虽然我外交部与国防部都强调,相关程序仍进行中,并无搁置情形,但无风不起浪,我们仍应关注美方的态度转变,并应强化台美之间的互信。
热门推荐》►加强战略定力,才能和平统一►两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看更多【赵春山】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