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山/蔡习会的系铃人

▲两岸领导人直接会面,是打开两岸僵局的唯一机制。(图/路透社记者李毓康摄/合成图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一场会面,曾是全球注目焦点;如今事隔2年,有谁还记得「马习会」?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当然记得。他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把「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视为他过去执政5年的一项重大工作成果马英九也不会忘记,能和对岸领导人在国际镁光灯下平起平坐,凸显两岸的尊严和对等,当然是他任内的最大亮点。马总统日前宴请当初随他前往新加坡与会的我方人员餐叙时,曾感叹大家为此付出的心力,可能会因政党轮替而无以为继。

但人散曲未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会见代表蔡总统出席APEC的宋楚瑜时,建议两岸领导人可以直接对话解决问题。安倍的这项建议让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深感鼓舞,因许信良最近一直在为「蔡习会」吹风。许信良认为「蔡习会」是可能的,因为它既能让蔡英文维持与对岸的良好关系,又能为习近平提供一项重大的政绩,所以是双赢。许进一步指出,蔡习会就是蔡总统所提的新模式,可让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从「先例」变成「常例」。

实际上,两岸高层会晤并非新的议题。过去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就已多次表达这个愿望。在对岸,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对台政策的八点主张当中,也提到「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分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但这个构想,却因随后两岸形势的每况愈下而胎死腹中。

推动「马习会」临门一脚的是来自对岸的积极主动。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加坡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列举了「马习会」的6点指标性意义:第一,它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尤其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第三,它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实现互利共赢;第五,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第六,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上述说法就已表明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基本上是「可欲的」,因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但「可欲的」要变「可能的」,则必须拥有一些「可行的」条件。

马英九执政8年两岸关系创造的「大交流、大和解、大合作」,固然为马习会提供了有利的客观背景,但关键是两岸领导人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上的「心灵契合」,这强化了双方的互信基础。

对于「蔡习会」的构想,我们乐观其成,也愿努力促其实现,但「解铃仍需系铃人」,蔡政府必须确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就是双方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对会谈涉及的一中意涵与两岸关系的性质问题达成共同的理解。这并不违反两岸对于「九二共识」历史事实的认知。当双方对于「九二共识」一词建立了语意学上的共识后,两岸即可举行高层会晤,讨论双方如何经由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本文转载自2017年11月15日 《中国时报》A14版)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赵春山,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