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护集体作恶梦「内容竟都相似」 揭开台大濒崩溃内幕

双北疫情升温,大量民众涌进筛检站。图为台北市联合医院快筛站。(图/镜周刊提供,下同)

图、文/镜周刊

疫情蔓延,双北各家医院急诊室都上演着相似情节。位于新庄卫福部台北医院急诊部副主任金冠成坦言,目前台北医院病房虽已大规模任务重新编组,新增3个专责病房,但全院68间专责病房都满床,「一般需要呼吸器的病人会收在加护病房,但现在确诊、有呼吸器的病患也收在一般病房,都还无法消化掉,从急诊过来、确诊的病人也无法转走,我猜(双北)急救责任医院遇到的状况都差不多…能出一床就进一床。」个案少时,他们还能在急诊负压隔离室插管,当重症患者增加后,现在则直接在户外插管。

全日高压 医护:梦到被一堆僵尸追杀

疫情尚未升温前,确诊者无论轻重症都住院,如今却挤压到医院量能。台大急诊医师H指出,「指挥中心并没有明确指出『住院标准』。爆发前,所有确诊就算无症状,也要『住院』,现在需要一份共同指引,病人符合哪些条件需要送到医院。这份指引在医院、检疫所、消防端应该都要有共识。」

台大医院也因同样状况濒临瓦解。前疾管局(后改制为疾病管制署)局长苏益仁指出,在台北做快筛,大家都去大医院、去台大,「阳性后就不走了,一定要在台大。所以我说快筛应该是公共卫生体系(负责),不是医疗体系。」他指出现阶段最大问题,在于医院未能迅速分级分流,大型医学中心应设为「责任医院」,专收重症,其余科别降载,空出人力支援另外征用的「专责医院」,无症状感染者则在集中检疫所或防疫旅馆隔离,「现在都乱掉,都没有按照这个分流。」

病床现在是真的非常不够,指挥中心讲的是全国资源(足够),那就要用全国资源来接应啊,不要单纯以双北医疗资源来接应,现在完全不够啊。」连说了数个「不够」,姜冠宇说,希望中央统一调度,例如中南部医疗院所空出床位,让重症病患南下接受治疗,或调动双北以外、训练成熟的医护人员支援,他直言:「如果(医疗资源)像八仙尘爆那时一样,调动不力,你不能说量能充足。」

过载的医疗现场已使医护人员喘不过气。受访这天,台大急诊医师H难得休假,却因为焦虑,多日难以入眠。医院急诊室是收治Covid-19确诊病患的前线,然而,「脑中风、心肌梗塞这些急重症还是在持续发生,还是有医疗需求,却被排挤到。现场有很多道德议题要抉择,心肌梗塞的病人请心脏科穿全套防护来做心导管手术?还是打血栓溶剂?这都跟我们常规不太一样。对病人的道德义务(优先)?还是让更多同事(来急诊室)暴露在(染疫)风险中?」

「他们外表看起来就是很喘,都很喘,甚至没办法平躺,好像跑了100米或是马拉松…」亚东医院护理杨卉庭形容病人的症状,指甲发紫,脸色苍白,有些患者嘴唇甚至已经隐隐发黑,「病人跟你讲他已经喘了好久,而且还在家里有发烧,然后问他去哪里?都不讲,甚至有的跟你说他不知道。」

5月9日万华区爆发社区感染后的这2周,中兴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因工作压力大,几乎做了相似的恶梦,「梦到被一堆僵尸追杀,梦到被一堆人包围,梦到负责的那一区病人多到满出来,我觉得这是压力性的恶梦,睡眠品质不好,隔天又要承受高压力的工作,蛮可怕的。」中兴医院护理师小平说。

组建方舟 建筑师:有需要会跳下去帮

陆续发生的院内确诊和感染事件更将医护人力逼到绝境。小平说,5月13日和平医院因2位病患验出确诊,急诊室暂停收治,全院清消。「政府发布消息要民众来我们这边筛检,我们临时成立筛检站,万华区民众全往这边冲,这之前我们还没收到要做这个准备,等于病人跟我们医护人员同时间知道,根本来不及。」当天许多医疗流程没到位,物资未齐备,急诊室开始通报满床,并暂停收治,但需要急救的病人仍被送来。

目前,中央提出「两人一室」(原确诊病患为一人一室)欲缓解双北病床压力,并指出台北市、新北市已有682及1,183张专责病床堪使用,但不少一线人员对此表达不乐观。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发言人陈亮甫便指出,「两人一室」需加倍医护人力,但医护人力已吃紧,「中央掌握空床数字外,是否有每日的浮动护理人力?」他指出,即使医疗降载,有些医院稍有余裕人手可调配,但照顾确诊病人在技术方面也需训练,若让护理师急就章上阵,恐有感控疑虑。此外,病房重新整备、符合一定标准,也需时间,「两人一室病毒量增多,通风要改善,不然医疗人员会很危险,现在都只有电风扇。」

陈亮甫也怀疑中央病床数据的真实性,「就算所有病房量能全开、全部收满二人,我以工会会员所在的其中一间医学中心来计算,大概也就再收30人,而台北市医学中心也就8间。这600床究竟是怎么计算来的?」

成立专责医院,也被中央和地方政府认为是增加医疗量能的解方之一。目前,双北地区包含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三军总医院松山分院都已转为专责医院,陆续清空病房,合计可空出320床专门收治武汉肺炎病患。

另一热议方案是兴建巨型集中检疫所。去年设计出全球第一套可迅速拆解回收负压隔离病房「QurE」(又称防疫方舟)的建筑师张清华表示,陆续收到中央、地方询问,但就防疫整体规划,应先利用现有空间,组建方舟则是「最后一步」,「如果需要,所有人都会跳下去帮忙。」

但人力不足隐忧依旧存在。一名不愿具名的三总松山分院医师指出,目前三总松山分院不仅转为专责医院,医护还需支援大岗营区检疫所,松山分院全院70多名医师不够用,甚至仅有2名感染科医师,「区域级医院两个(感染科医师)是刚刚好,但变成专责医院时,需要更多专业医师。」他激动说,目前除内科医师,外科医师也已全部投入疫情工作。

更多镜周刊报导【消失的病床4】防疫公车上高速公路 消防员却得自搬折叠椅、无安全带可系 【镜相人间】消失的病床 疫情海啸里的病患、医护、消防员【消失的病床番外篇】部署赶不上变化,一个确诊病患让全病房医护匡列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