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赔钱烟雾弹 长庚派系内斗引爆急诊医师集体请辞

▲长庚急诊医师集体请辞风波延烧。(图/记者严云岑摄)

文/杨惠君

林口长庚医院爆发创院史上最大的急诊医师集体请辞潮,副院长温明贤证实,23位主治医师已提离职单,院方正极力挽留,「绝不影响急诊品质」。不过亦有内部消息指称,请辞人数上达40人,「提辞呈的人数是逐渐增加、并非变少。」

该事件导火线起于长庚急诊医学部前任部主任、长庚诊所院长陈日昌及现任林口长庚急诊医学部部主任邱德发,双双被院方冠上「急诊赔钱」、「上班时数过少」,以「管理疏失」为由遭免职。熟知长庚的人士透露,其系因原本统筹整个长庚集团急诊部的陈日昌与决策委员会主任李石派系间的斗争,为逼退陈日昌采取一连串的手段。

长庚医院服务30年,6月底便可申请退休,竟遭院方免职的陈日昌,还曾因优化长庚急诊管理获颁卫福部的「三等卫生奖章」,亦有人指出,他「个人锋头太健」、每每获奖都未「彰显院方」。

为何急诊医师特别团结?

与陈日昌是中国医药大学时期同学、童综合急诊部执行长卢立华指出,陈日昌在国内急救加护科地位与影响力十分深厚,长庚急诊病人及医师人力都是全国最高,「估计有3分之1的国内急诊医师,都曾经由陈日昌培养出来。」急诊医学界私下也提到,「过去急诊医学会理事长,陈日昌要挺谁、谁就会当选。」

因此,长庚要拔掉陈日昌,整个急诊的后辈集体辞职力挺。有急诊医师提到,急诊科和其他科不同,其他科之间可能为了抢业绩互斗,「因为病人看了你、就不会看我」,但急诊不是讲求业绩制、都是领固定薪,依目前急诊主治级医师上班15天、180个小时的正常班,平均可领30-50万月薪左右,医学中心会再加计论文发表等参数,有可能更高。

特别是,长庚医院科别独立营运,科部主任的权力更大,如果主任愿意把利润与年轻医师共享,收入就会更好,所以,主任是谁、严重关乎年轻医师的前途和「钱途」。

卢立华提到,陈日昌是很有企图心和宏观的医师,在他任内规画急诊次专科发展灾难医学、空中紧急救护等,「医院有远景蓝图,年轻医师才会愿意投入。」

另有医界人士指出,长庚明着要缩减急诊留观病床,从现行166床、减至100床,提高流转率、加速急诊处理,实质上,可能也把原本空间挪给他科使用,「等于缩减急诊势力范围」,急诊医师当然反弹。

▼前长庚体系急诊医学部部主任陈日昌。(图/陈日昌提供)

大医院急诊赔钱吗?

急诊真的是医院赔钱货吗?也曾是台大急诊医师、创伤医学部主任的台北巿长柯文哲说得直白,如果白饭不卖的话,其他菜也卖不好。

中小医院急诊人稀稀落落、却要聘24小时的医师、护理师、检验人员、药剂师,当然是「入不敷出」,所以中小医院急诊常由大医院支援。但医学中心级的急诊,真是赔钱单位吗?「其实光以最简单的血液生化检验来说,健保一个给付50元、成本不到3元,像长庚这个全国急诊量最大的医院,病人一直来、机器一直跑、等于钱一直来,怎么可能会赔钱;问题是,现在医院把检验收入归检验科X光检验归放射线科收入,急诊使用仪器的成本还要和医院拆帐,但没有急诊病人来、这些检验的钱、医院赚得到吗?」

事实上,急诊医师集体摃上医院,长庚医院不是国内头一遭,1995年健保局(现改制为健保署)实施三级医疗,要求强制转诊,当年马偕医院估计外科病人恐会减少,外科住医院医师减招,竟然只招到1名外科住院医师,外科人力受影响,要求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都不要轮急诊,当年马偕高层核准外科要求,结果急诊医师几乎要上到200多小时的班,受不了下,不愿与院方续约、并要求要招到「26个主治级急诊医师」,7名急诊主治医师迟不签约,一直到最后关头院方才妥协。

曾参与当年「不服从革命」的卢立华说,「当年马偕院长评估,急诊若聘足26个主治医师,薪水正好就吃掉整个急诊的收入,不可能合算。但是,有医师、才会有病人,后来马偕建立完整急诊主治医师制度,也吸引国内一批优秀急诊医师加入,急诊业务就蒸蒸日上,院方哪里会赔钱。」

失去重度级急救责任医院资格损失惨重

此外,卢立华也认为,「急诊是各科训练重要的基地,内、外科年轻医师若不去急诊受训,在临床上看诊可能会失去紧急处置的能力。」

国内一些急诊医师也认为,长庚院方最终也会和急诊医师妥协。若急诊专科医师人数或能力不足,对于医院发展影响甚钜。医学中心必须同时为「重度级急救责任医院」,尽管林口长庚医院依规定急诊科医师需配置41人,目前主治级医师有58人,但主任邱德发免职后,若由其他科别医师暂代急诊主任,也将不符「重度级急救责任医院」规定主任需为急救加护专科,若失去「重度级急救责任医院」的资格、根本无法接受医学中心的评鉴,不仅重创医院声誉、连带健保给付缩水、影响未来发展,「长庚应该不会让那个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减缩急诊留观床是好是坏?爆量长庚急诊创造过的「世界奇观」...》

本文经授权转自:民报《急诊赔钱只是烟雾弹 长庚派系内斗引爆急诊医师集体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