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日本为何改变伴飞大陆军机政策

旺报

2012年日本钓鱼台国有化」,大陆随即画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从江浙沿岸延伸到钓鱼台列屿附近,此后,大陆军机常态性进入双方重叠空域巡弋,2016年,日本战机紧急升空达1168次,打破冷战时期最高纪录的944次(1984年),日机对应创史上最多,达851次,远超过对应俄罗斯飞机次数

探索与中国交往之道

随着中日关系改善,大陆军机进入日本「防空识别区」次数降低,但仍维持在高档,2017年度500次,2018年度638次,2019年度675次,日本航空自卫队对应中国军机的紧急升空勤务吃重,空自飞官疲于奔命大感「吃不消」。2020年度数字骤降,4至12月仅331次,较上年同期大减192次,但非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是日本防卫省改变紧急升空的对应方式

近年日本战机紧急升空「伴飞」次数频繁,日本自卫队备感压力。其实,「防空识别区」不同于领空,虽具空防上的意义,但不具国际法基础,大陆军机从未进入日本12海里内领空,未构成国际法的违反,何况钓鱼台为日本与两岸间具主权争端之岛屿,北京坚称「在钓鱼台海域开展巡航执法是中方固有权利」。

中国在钓岛海、空域的巡防,意在向国际宣示其对钓鱼台列屿的「实效管辖」外,更图借此迫使日本承认「争议」,强化未来东海争端谈判之筹码,争取与美、日在东亚战略竞合中的有利位置。当然,日本改变紧急升空的对应方式亦不意味在钓岛主权上后退,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2月27日重申防卫「尖阁」(钓鱼台)的决心。

然而,在钓岛的对峙中,中国战机数量(1700架)约为日本战机(288架)的6倍,使日本空自在东海空域疲于应对。大陆空军正试图利用频繁接近日本西南空域消耗日本空自的战力弱化日本的危机应对能力,亦压缩空自飞官进行训练的时间。美国军事库兰德公司认为,日本资源捉襟见肘,现行应对方式难以持续。

日本防卫省检讨修改有关战机紧急升空拦截标准,将强化对中国军机的远距监控能力,聚焦防范大陆军机「侵入领空」,未构成「入侵日本领空可能性」,即不再紧急升空「伴飞」。防空体系将转型为对更大范围的警戒监视,并以F-35汰换老旧的F-15J战机。

大陆《海警法》实施后,中、日双方暗示使用武器牵制对方的状态,隐藏着争端升级的危险。仅以军事力量与中国较量,将难以确保日本的国家安全,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五百旗头真认为,在建立足以防卫自身力量的同时,应凭借外交手段或联盟关系以确保安全。日本强化美日同盟、扩大印太安全合作伙伴,并不为在东海放手对抗中国,日本仍须探索与中国交往之道。中日关系的好坏,无关日本政治人物个人对中的好恶,而是基于日本经济及安全利益的确保。

不把美日同盟当靠山

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日本不在绝对不利的战机消耗战上比拚,改以在战术上形成阻却共军进入钓鱼台及其他西南群岛防线的能力。此外,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对立法放宽海上保安厅武器使用条件持保留态度,以避免先对大陆的船舰、飞机开火,授与中国对日被动还击口实的风险。

日本了解,美国在地缘战略上虽与中国激烈竞争,但不愿走上冲突之路,若「小不忍」,恐乱了美国的「大谋」,将无法自行收拾,美日同盟不是日本对中国出拳的靠山,而是为维系东亚和平与稳定,此始符合美、日最佳战略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的全球战略异于前任的川普,重视与盟国的关系,但拜登不将盟国带回冷战,因美国无力埋单盟国安全的巨额成本。随中、美经济规模接近,意在「有所作为」的北京所持之东亚战略转趋积极,牵动地缘政治结构性变化。拜登政府「服务美国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不脱「孤立主义」色彩,在中产阶级怀疑海外军事干预是否明智的牵制下,美国恐吝于埋单肩负印太秩序的成本。

菅内阁站在美、中对抗现实上,务实采取温和平衡的对中政策,构建能与北京有效接触的战略架构,可从因应钓岛的争端中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