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赤色忠誠調查:本人道歉,本人並非共產黨

本人并非共产主义者。

本人过去、现在都不曾参与过任何有关共产主义的社团组织。

本人从不阅读有关共产主义的书籍刊物。

本人宣誓效忠国家并坚定支持美国宪法。

本人……

——流行于1950年代美国的「忠诚宣誓」

今年是文革发动50周年。有人说,文革的时候要害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指控他是资本家、是地主,随即群起批斗,证据都能无中生有。而今天在中国要害一个人,新的方法是指控对方台独、港独、藏独疆独各种独,揭竿引小粉红群起出征围攻。

也有人将此现象,联想到过去美国历经的一段麦卡锡主义时期。战后的恐共潮人心惶惶,要害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指控对方为共产党的同路人。证据只要看起来像、听起来像就好,有本事大家上公开听证会接受质询,请被指控的人好好说明一下自己哪里不是共产党。

图/在《忘了我是谁》(The Majestic, 2001)剧中,金凯瑞饰演的主角原是前途看好的好莱坞编剧,但却在1950年代被麦卡锡主义给盯上。 图/《忘了我是谁》剧照

▎在恐惧的氛围中,拍不出好电影

好傻好天真的人会说:「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所以什么恐共猎巫、麦卡锡主义才不会侵袭单纯的影视圈。结果正好相反,美国影视圈在战后没几年就掀起赤色风暴,1947年「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针对好莱坞影视从业人员展开各种调查、传唤与诉讼,要肃清那些「在好莱坞灌输共产主义讯息和价值观」的人。

但这期间也有许多人坚持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力,不愿配合作证、或对任何政治立场表态,而后发生了著名的「好莱坞黑名单事件」(Hollywood blacklist),这些「不友善的证人」锒铛入狱,对好莱坞造成巨大的压力。

时任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的强斯顿(Eric Johnston)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刊登一则抗议声明:

在恐惧的氛围中,拍不出好电影

在恐惧的氛围中,拍不出好电影:2015年上映的《好莱坞的黑名单》(Trumbo)诉说的正是赤色恐惧下,美国政权对影视产业展开的忠诚度调查。 图/Trumbo剧照

但光凭这句话仍无法平息赤色恐慌的浪潮,为了保住演艺生涯,「友善的证人」出现了——米老鼠之父华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愿意配合反共宣传,迪士尼说他的片厂曾有工人罢工,让米老鼠角色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影星罗伯•泰勒(Robert Taylor)也跳出来指责,好莱坞不应该关心政治,但是必需要来拍一拍反共电影。

在恐惧的氛围中,或许真拍不出好电影,但却拍出了反共宣传片、还有投射社会恐慌的作品。例如1952年的《红色火星》(Red Planet Mars)、1953《火星入侵者》(Invaders from Mars)、1954《火星魔女》(Devil Girl from Mars)等电影——红色的外来者渗透宁静安康的人类社会,反映当时的社会心理的深层恐惧。

名列黑名单的电影从业人员中,仅只有10%的人能够重拾工作。影视产业老板怕惹事,圈内有嫌疑的都先自动排除,「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的矛头还没到,自己先效率神速地搞起了自我审查。

「你是共产党员吗?」「你同情共产党吗?」成为当时最惊骇的问卷调查。媒体另一大势力——新闻界,也知道自己将大祸临头。

自我审查风潮下,迪士尼展现高度意愿配合反共宣传(左),但对无端被贴上「好莱坞十君子」的影视从业人员,身上的赤色污点再也洗不掉(右)。 图/美联社(左);维基共享(右)

▎忠诚调查表:本人绝对不支持共产主义

1950年12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向电视台里的员工配发「忠诚调查表」(Loyalty Questionnaire),签署填答问卷以示自己的思想行为是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保证百分之百的忠诚:

您曾加入过任何法西斯团体吗?

您参加过任何抵触美国宪法、企图进行政权更替的团体吗?

调查表格中,还要填上个人基本资料、家庭概况等琐碎事项。并附带一份各种共产主义、法西斯相关社团清单,让填答者「好好回想一下」。

像这样的调查并非只有特定的媒体集团才会做,而是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民间企业、甚至大学院校里。CBS大动作向员工配发调查单,引起内部众多不快;需要抛头露面的主播、主持人和新闻记者们被要求政治正确是可想而知,但连看似「人畜无害」的娱乐线工作者、乃至行政庶务人员都比照办理,才让一些人醒觉:原来就算自己不吭声,政治也会找上门。

乔治•克隆尼自导自演的电影《晚安,祝你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就是从CBS这段往事开始说起。

1950年由反共组织印制的《赤色频道》,洋洋洒洒列出该组织认定为共产主义分子的演艺人员跟媒体人。 图/维基共享

可以不填写吗?可以,但已经有好几位职员被CBS解雇了。可以不配合吗?可以,但是这份调查是CBS总经理直接与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胡佛(John E. Hoover)的「最新合作项目」。大家自己看着办。

CBS新闻部当中,有一些天生反骨的记者,他们曾历经二战洗礼、在社会上也算颇有名气,联合起来反对签署忠诚调查表。其诉求是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与言论自由。这些新闻工作者期望能有一位指标性人物来相挺,那个人就是CBS当家记者兼主持人爱德华•蒙洛(Edward R. Murrow,电影《晚安,祝你好运》的故事主角)。

蒙洛一向被视为自由派人士,于二战时期专业的新闻广播与深度调查报导奠定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为业界先驱与表率。蒙洛签或不签忠诚调查,兹事体大;CBS当中有不少人相信,蒙洛不大可能向这种东西妥协,何况他一直以捍卫自由、坚持专业伦理的形象活跃着。

结果蒙洛签下去了。不只如此,他还要大家跟他一起签。

蒙洛逐一找了那些反对签署的同事及部属,试图以他在CBS当中的实质影响力说服大家完成忠诚调查。蒙洛妥协的理由是:「你没有选择。如果你不签,我就没办法保护你。」为了保住大家的饭碗(甚至是性命),也只好暂时屈服大环境的压力。蒙洛的决定自然引起争议,同业批评他的侥幸心理、见风转舵,也有人批判蒙洛昨是今非,只会说一些漂亮话,面对真正考验时却成了软脚虾。

蒙洛身边亲近的新闻工作者最后都配合了忠诚调查。与他从二战就共事的记者萨瓦雷德(Eric Sevareid)认为,这是一种等待时机反击的战略,所以可以理解蒙洛采取的对策。也有对蒙洛极度不谅解的人,特别是已经名列黑名单、受到恐共猎巫之害的朋友,如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第三帝国兴亡史》、《法国陷落》的作者),愤恨蒙洛在担任CBS主管时,没有尽责周全地保护部属免受麦卡锡主义的无妄之灾,想不到最后也躲到一张忠诚调查的背后去。

这些批评未必苛刻,而从蒙洛当时所处的位置而言,他的妥协也不能说是不合情理。只是问题在于,签署忠诚调查后,就能保平安了吗?屈服于政治正确的自我表白,就能从此高枕无忧?

TIME杂志1957年9月30日封面人物:晚安,祝你好运,我是CBC当家主持人爱德华蒙洛。 图/《TIME》封面

▎热心奉献、忠贞爱国 然后他就死掉了

前文提到的那位记者萨瓦雷德,遵循蒙洛的脚步一起签署忠诚调查。但就在隔年,他主持的新闻广播节目就被停播了。原因是萨瓦雷德在其节目中屡次批评参议员麦卡锡,让CBS公司受到投资主和赞助商的强力施压,公开批评麦卡锡就有被抹红的风险。

不堪抹红攻击的CBS新闻主播的唐•海伦贝克,最终走上自杀的路。 图/维基共享

蒙洛的一名部属伯德特(Winston Burdett)则在忠诚调查时,坦承自己参加过共产党,不过1942年时因妻子被党内同志杀害而从此退出组织活动。蒙洛在事情延烧之前赶紧将他调派到CBS罗马分社避风头。

那蒙洛自己呢?事实上从1945年战后到1950年忠诚调查的压力进到CBS的这五年间,蒙洛自己就公开在新闻广播中发表过对黑名单事件、麦卡锡现象的批评,但只属零星的砲火,而非全面进攻。

让蒙洛首次感到心惊的事件,是他的旧友劳伦斯•杜根(Laurence Duggan)离奇坠楼死亡。劳伦斯是蒙洛年轻时在IIE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现今仍在活动)的朋友,1948年时任美国国务院南美业务主管的劳伦斯,遭人指控为共谍,接受FBI调查期间被发现从办公大楼坠楼身亡,是他杀亦或自杀,结果未明。

伤心的蒙洛在广播上为其辩护:「劳伦斯•杜根是我认识最杰出、热心奉献且忠贞爱国的公仆之一。他绝对不是共产党员。」虽是已死之人,但仍有劳生者为其做政治表态。经过一阵调查,美国司法部为劳伦斯共谍案平反,但蒙洛的行动让CBS的赞助商老板扬言撤资,FBI的目光也开始留意蒙洛的一举一动。

第二起案件则不只让蒙洛心惊,而是恐怖降临。同为CBS新闻主播的唐•海伦贝克(Don Hollenbeck)是蒙洛亲近的同事,他公开附和对麦卡锡主义的批判,后因不堪其他媒体多次批评他是无耻狡诈的共产党人,最后在家中自杀。海伦贝克同样在忠诚调查中宣誓了自己的爱国忠贞,但仍没有成为他的保命符。

在这个集体歇斯底里、政治巨灵作祟的时代,屈服到底能保全什么?顽抗又能挣脱什么?

CBS新闻部当中,有一些天生反骨的记者,联合起来反对签署忠诚调查表。图为在《晚安,祝你好运》中饰演蒙洛的大卫史崔森。 图/《晚安,祝你好运》剧照

19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借着二战后美国社会对共产党的排他心态,营造了人人自危的恐共气氛。站立者为麦卡锡。 图/美联社

▎忠诚调查again:本人真的不是共产党

蒙洛其实有很大的机会名列黑名单、被人抹红。农工家庭出身的他,学生时代常在伐木场打工,当时身边围绕着一群伐木大叔,还碰巧就是偶尔搞搞劳工社运的「世界产业工人联盟」(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员。大学毕业后在IIE国际教育协会工作,又碰巧去承办了一次美国和苏联交换学生的业务。二战期间因工作缘故结识不少左派学者、社会主义人士,往来也算融洽。

CBS忠诚调查的三年后,蒙洛才真正展开对麦卡锡主义的一系列反击。至1954年3月透过电视专题新闻报导的形式,直接针对麦卡锡本人做出批判。(可参见笔者另一篇文章〈川普:狂人、选战与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当然麦卡锡并没有错过打击蒙洛的机会,指责蒙洛「政治立场表态模糊」,怀疑他心理认同不是美国人、最好把他从电视台换掉。

1954年4月6日,蒙洛在他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完整播出麦卡锡的个人发言,节目播出的同时,蒙洛立刻发表了一份预先拟好、长达七页的声明,澄清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份声明稿也在隔周4月13号播出浓缩版,由蒙洛一人在镜头前独白(原文略长,此处仅做电视版与原稿版的节录):

……参议员麦卡锡指控我是「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的一员,参加他们的社会主义劳工运动,根本搞错了。我从来没申请加入过组织,过去与我一起在伐木场工作的伙伴,能为我证明我与他们没有任何隶属或亲密关系。

参议员又指控,英国社会主义学者拉斯基(Harold Laski)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写着「本书献给蒙洛」,这是真的。拉斯基是我的好友,他已经过世了。他是社会主义者,但我不是。拉斯基是个文明人,不会强迫你要先赞同他的政治理念,才与你交流或建立友谊。我不同意他的政治观点,而拉斯基在他的序言中也写得很清楚,他会特意将这本书献给我,不是因为政治主张的原因,而是他由衷地景仰我在伦敦的战时新闻广播。

蒙洛解释了所有被质疑的问题,试图一边证明自己的「清白」、一边反击麦卡锡。幸运的是,麦卡锡在不久后倒台了,以蒙洛为首的团队将之视为新闻界的胜利;从忠诚调查以来的四年间,承受的屈辱、牺牲的代价,似乎在此刻出了一大口气。

扬眉吐气了吗?事件落幕后不到一年,蒙洛的节目就被CBS直接大砍时段,逐步将他冷冻。在仅有的节目时段里,蒙洛尽力制作教育议题、土地争议、黑人民权运动方面的专题,直到1958年遭到停播为止。麦卡锡的幽灵虽然远去,背后更高层次的政治巨灵仍无孔不入地影响着媒体结构。

1954年4月13日蒙洛的电视声明

▎政治无穷尽,表态表不完

1961年蒙洛从CBS离职。个中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蒙洛在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主管协会RTNDA的大会上发表演说,揭露政治与媒体丑陋的勾结,批判当今社会大众宁可娱乐至死、也不屑一顾真正值得关心的议题。

集新闻人、公共知识分子于一身的蒙洛,离开了奉献26年的媒体。意外出手相救的是甘迺迪政府,在蒙洛离职的同年邀请入阁,担任美国新闻总署USIA的负责人,而蒙洛欣然接受了。

这样的决定,有人高兴也有人不开心。蒙洛的新闻老战友们特别不爽,好好一个新闻人干嘛进到政治圈里为国喉舌?还有一个不开心的人,是FBI局长胡佛。纵使蒙洛过去做过几次忠诚表态,胡佛也没有很想相信他的意思,同时也怀疑这种处处批判政府的新闻人是否真的对国家运行有益。

故此,蒙洛又一次地进行忠诚表态,这一次是在出任USIA公职的听证会上,面对共和党与民主党的质询:

政治无穷尽,表态表不完。

当蒙洛说「不会只是反击共产势力的谎言与破坏」时,竟让人联想到当年他大力批判的参议员麦卡锡。1961年开始的「USIA署长蒙洛」,基本上已服膺于甘迺迪政府的意向,他与过去的「CBS记者蒙洛」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理念上、作为上的差异。

最讽刺的结局是,甘迺迪遇刺后,蒙洛的政治生涯也告终,因为继任的总统詹森与蒙洛政治主旋律不合;只是这一次年迈的蒙洛不再表态了,选择告老还乡退休。然而,要评价蒙洛这位历史行动者是复杂而困难的,我们应当理解的是他所身处的时空、扮演的角色,在无数的选择、策略背后的动机与脉络。

政治无穷尽,表态表不完,在蒙洛结束其政治生涯后多年,他的名字又出现在抹红攻击文宣品上,质疑他的忠诚。 图/作者摄于塔夫兹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