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整理包包就能存到「溫泉旅行」經費?斷捨離專家這麼做

作家山下英子一回家就会将当天包包装的东西全部倒出来一一检视,并将零钱存起来。 示意图/freepik

包包内的东西全部放到篮子里

「要、不要」马上一目了然

外出一整天,包包简直化身成垃圾桶。我一回家固定会做的事,就是将当天包包装的东西全部倒出来。

打开包包、丢掉垃圾、把里面的东西全部移到篮子里,透过这个动作,自己也能简略回顾一整天的过程。那天有缘认识的人给的名片、新企划的资料、刚出版的新书等等,从包包里面不断拿出各种东西。

俯瞰装着包包内容物的篮子就能统一检视带在身边的随身用品,例如:补充快用完的文具;发现自己不会补妆,所以不需要带化妆包等。

这么做的好处还能预防自己忘记带东西。不管隔天想用同一个包包或是别的包包,同样都要从篮子内拿出物品。因此得以从慌乱的早晨中获得解放。

回家之后也要审视钱包的内容物,如果有收据就拿到书房里的专用篮子保存,虽然我不记帐,但会管理计算经费的收据。

擅长「断舍离」的作家山下英子习惯每天清空包包。 图/台湾广厦

回顾一整天的过程把东西从包包移动到篮子内后俯瞰检视,我每天回家后都会马上进行这项仪式,只放会使用的卡片,最近开始使用的皮革长夹里,除了现金之外,只有一张银行提款卡、两张信用卡、车票卡以及健保卡。

清空包包,也将钱包变轻薄,让「辛苦一整天」的包包与钱包可以好好休息,放松地「呼吸」,我都会定期更换包包跟钱包,其实我非常喜欢买包包,并时常在旅行时购买喜欢的包包。相对地,我会管制手边物品的「总数量」,平常手上约莫有五到六个包包,加上两个行李箱。一旦数量超过,我就会为它们找「新的归处」,尽早脱手。钱包的更换周期约是一年一次。毕竟钱包是「金钱的家」,我想要让它维持活络。

小杂物要「统一管理」

不需要大量储备文具

大家是否曾因为「找不到买回来的备用电池!」而在家里展开大规模搜索呢?由于许多物品常需要替换干电池,觉得很难固定放置的地方吗?

如果考量到家事动线,将电池放在「会用的地方」就很方便吧?但无论是厨房、客厅或是洗脸台,都会用到干电池,如果在每个需要的地方都放了,那只会不断增加放电池的位置,最后反而不容易找到电池。

那么就把东西统一放在同个地方吧!这就是「统一管理」。

这是一种让自己明白「走去那边就一定有」的状态,我们并不会觉得走到目的地很辛苦,但如果是要一边猜想着「在这边吗?还是那边?」一边四处寻找,心情上可就完全不一样。

我家干电池的指定位置是玄关处的柜子,电池跟灯泡一起放在柜子的抽屉里面,旁边抽屉还放着点火器跟打火机,柜子里还有备用纸巾跟面纸、防灾避难品的矿泉水、手电筒、油灯、绝缘胶带、封箱胶带、其余工具等等。

生活备用品统一放在柜子里

我把生活备用品全部放在这个柜子里「统一管理」。橡皮擦、墨水等小物品很繁杂,虽然会想用「标签收纳术」整理,但其实没有那个必要。就算努力完成详细分类,也只有一开始会派上用场。

断舍离物品,「一眼看清数量」方便整理

断舍离即是用来打造不需详细分类也不会有问题的系统,能够「俯瞰」检视抽屉就是最关键的重点。为此需要先严选备用品跟数量,我的文具「固定总数量」是一支原子笔、三支签字笔、一卷透明胶带、五份便条纸,有些人家里有成堆的文具备用品,结果几乎都没登场便成了无用之物,在大量的原子笔中弄丢了签字笔,最后还得再买一次。

一眼就能看清有多少数量,这便是断舍离的成果。

《家事断舍离:第一本打破收纳迷思、让每个人都能不必特别花时间就做好家事的减法生活书!》。 图/台湾广厦提供

本文摘自《家事断舍离:第一本打破收纳迷思、让每个人都能不必特别花时间就做好家事的减法生活书!》,2018/10/05台湾广厦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