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小孩哥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一睁眼,房门外传来“我们去看看小姨醒没醒”的“恶魔低吟”,或是被窝里直接多了个眨巴着葡萄眼的哈基米。

过年了,各位“德华”,你们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想不想让弟弟妹妹言听计从?想不想让侄子侄女安静如鸡?

来!我给你们支个带娃新招——

关门,放米小圈!

一向担当家庭推剧官的本人,竟然被小侄子反向安利,入坑一部真人儿童情景喜剧——《米小圈上学记2》。

开始跟着家里孩子一起看完,觉得有趣又翻出第一季再探究竟。

现在全家一起乐呵呵追剧,追的还是10后顶流小孩哥。

不仅小孩子看得咯咯笑,也治愈了我等成年人的精神内耗。

米小圈,头顶闪电,平平无奇三年级小男孩一名。

为何能成为风靡无数家庭的10后顶流?

连刷两季,我悟了——米小圈的快乐童年,谁会不想“二刷”?

米爸讲究一个松弛,米妈主打一个随性,家中仿佛春晚分会场,随时上演高质量小品。

这不,又开始了。

夫妻俩赌气,都认为自己为家庭付出更多。于是互换分工,要证明对方的活so easy!

结果,一个做饭,把青菜炒成非牛顿流体;一个修链条,把自行车爆改变形金刚。

上一秒,米爸米妈大眼瞪小眼。下一秒,就坐在沙发上坦诚内心,承认错误,高呼理解万岁。

谁懂,看到这感慨万千。

会在孩子面前互相承认错误的父母,国剧实属罕见!

在学校,有好友铁头和姜小牙的陪伴,米小圈的日子更是妙趣横生。

铁头参加少儿武术比赛,不得不和区里练功最好的“霹雳小胖”赵小天PK。

紧急拜师,而师父给他加训的内容竟然是包饺子……

白天前来围观的米小圈和姜小牙断定他是个骗子,晚上又齐齐拎着大袋零食前来拜师?!

这个留着杨过同款发型的老头到底是不是骗子?

爆笑与温馨无缝切换,反转与钩子环环相扣。

刚过“玉米”的视角,段子一样的人生。本人288月龄,依旧被米小圈逗得嘎嘎直乐。

它面向儿童,但绝不低幼。不仅是故事与立意本身,更在叙事手法。

儿童诗一样的多彩与有趣,用想象力涂鸦生活。

第一季,米小圈和死对头李黎的矛盾难以调和,一场流星雨带来奇遇之梦,米小圈一觉醒来,与李黎互换身体。

第二季,铁头比武,化无形为有形的大招巧妙制敌,隔着屏幕都有余劲!

儿童视角出发,出乎意料的脑洞散发浑然天成的幽默气息,在我的笑点上蹦迪。

叙事中还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亲朋友邻勾连人生百态。

二爷爷回乡下后,对话中电话里,时不时还能听到他的近况。

小表舅要参加绘画比赛,也来米家暂住,米小圈和爸妈为了稳住他的心态使出了百般武艺。

米家的氛围像煮沸的羹汤,气息醇厚而又暖意绵长。

一口下去暖心暖胃,冬日里也看得人浑身得劲。

邻居、路人都是顶顶好的热心肠。

社区阿姨看到为小狗哭泣的米小圈会热心上前安慰;健身房里出来的肌肉男以为米小圈被拐卖,狂奔数百米……

一个个生动的面孔,人与人之间的关照,传递出切实的温情。

放飞想象力的同时又不脱离实际,贴地飞行,构建了一个真实运转的平行时空,让人相信并且希望米小圈和他的家人朋友们真实存在。

必须承认,米小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乍看,他顽皮、胆儿大、鬼点子多。

爸妈斗法,他在中间做“双面间谍”赚好处;当上体育委员,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全班焦头烂额……

至少一开始,我个人不太喜欢他的调皮。

但当我越往下追,越忍不住在心底偷偷向米小圈道歉。

对不起,是我莽撞了——

知道二爷爷用捡垃圾赚来的钱给自己买自行车,米小圈愧疚爆哭,将心爱的自行车卖掉,买回了二爷爷喜欢的音响。

补完第一季,一个更完整的米小圈展现在我的面前,他的善良、机灵、热心肠松动了我的心理防线。

比起完美,我更想看到这样快乐真实的孩子。

这也是我最欣赏剧集的稀缺性之一:儿童本位。

不生造完美、优秀,而是褒扬孩子天然的生命力与真性情。

剧里三年五班的孩子都一样,没有完美人设,却都有记忆点与闪光点:

姜小牙,精明早熟的小小生意人总是因为义气亏本;憨憨又热心的铁头,被人忽悠,也不耽误他傻人有傻福。

“科学家”车驰,永远拿着书,张口便是“麦田怪圈”“黑洞”……

小孩哥可不知道什么是strong,是还没被规训,学会强行“低调”,掩饰内心的热爱。

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郝静,或许你就是郝静(意思是我)。

人如其名,安静到失去存在感,她在的地方就是无人在意的角落。

还有爱打小报告的李黎。

平时一丝不苟,绝不犯错,也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看漫画,露出一丝孩子气。

得知米小圈因为家里破产才会出租漫画书。

她把奉为圭臬的纪律抛在脑后,想方设法和米小圈一起从老师那里把书拿了回来。

孩子们的天真纯粹,像是一束阳光穿透灰蒙蒙的云层,轻易就能触动成人内心深处的柔软。

乍看个顶个麻烦的小孩,细瞧都是可可爱爱祖国花朵,每个都想带回家rua一rua!

正是因为每个孩子展现出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童年的拼图才会色彩斑斓,成为人人向往的乌托邦。

更可贵的是,《米小圈上学记》系列总愿意宕开一笔,正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小,不代表他们的记忆不存在,感情不重要。

或许是因为感同身受,第一季有个细节记了许久。

优秀如李黎,也会有不安全感。

看到妈妈感叹国际班的外国同学像洋娃娃。她马上在脸上画出高鼻梁,戴上金色假发,希望拥有妈妈百分百的爱。

不知有多少人与我有相同的感觉,越“参与”米小圈的生活,越觉得曾经的自己被唤醒。

看的过程中,有代入:别说你从没有想要获得老师的表扬或当上班干部;别说你从没有因为写作文提前脱发……

更有羡慕:小孩子的世界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可以直白表达愤怒,也可以在听到解释后大方原谅。

可我们成年人太不坦率了,不自觉畏惧冲突场面,连说出自己感到不舒服都不知道怎么开口,逃避成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如今再看小孩哥小孩姐们勇敢做自己,宽容对他人的样子,竟然感受到无比治愈。

《米小圈上学记2》又上演了让我眼睛尿尿的一幕。

米小圈和姜小牙好心办坏事,差点让铁头丧失自信,输掉武术比赛。

铁头刚下台,两人道歉的话还没说,铁头却开始感谢他俩笨拙的关心……

孩子们真挚的情谊不掺一点杂质,也无需建立在相互亏欠之上。

怎么也没想到,会被几个小孩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他们的童年,让我重新开始被世界的美好触动,不再畏惧坦诚自我,更有了与生活对线的勇气。

或许童年不是人生阶段,而是心灵姿态。

比起刷短视频、玩手机,看《米小圈上学记》简直是天然无公害的休闲活动。

在剧情里科普名人轶事、成语故事、法律小常识,把记忆点拉满,疯狂GET作文素材。

且不是流于表面的喊口号,而是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寓教于乐,春风化雨中便教会孩子思辨与明理。

《米小圈上学记2》上来第一集就把“助人为乐”这件事上升了一个level。

秋实小学最近在每个班设立了助人英雄榜。

谁懂小红花对小学生的致命杀伤力,全校瞬间为之疯狂。

“帮忙”两个字成为小学生诱捕器,只要说出口立马被十几个小土豆包围。

一件价值三朵小红花的脏校服可以拍卖出“高价”,俨然形成一条“暗黑”产业链。

逗趣乱象之中,想和孩子探讨的问题却无比明晰——

如果“助人为乐”成为一种指标,大家都出于功利而非本心帮助他人,是否还有意义?

每一集最后的秋实小课堂,紧接剧情,无比丝滑地帮助孩子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从“冰桶挑战”为渐冻症病人筹资1亿美元的事实出发,鼓励孩子从自己做起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世界增添一些美好。

从科普马戏团的历史,树立现代文明,呼吁小朋友们拒绝动物表演。

从手工课切入,传承传统文化,消除大众对汉服的误解:汉服的“汉”,是汉人、汉族的汉,而非汉朝。

每一堂课都在帮孩子一点点拓宽认知,提升智识。

可以说,《米小圈上学记》系列是适合孩子看的剧集,更是一部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看的诚意之作。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或许能从米爸米妈身上学到,相爱的父母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看,或许能从二爷爷身上明白,老年人也可以继续为自己而活。

而老师们看,或许也能从米小圈这个“不完美小孩”身上,再度发掘现实中孩子们的潜力。

想必多年之后,“米小圈”也将会是10、20后小孩们珍藏的童年回忆。

所以,不得不佩服腾讯视频出手之狠与准。

在全行业往深处内卷打安全牌时,腾讯视频却开辟一条新赛道,拓荒真人儿童情景喜剧,填补了当下亲子共观市场的空白。

深耕内容,诚意制作,优质剧本与精良品质双重加持,《米小圈上学记1》拿下8.5的豆瓣高分。

更有大局观,以《米小圈上学记》为圆心,打造IP效应。

《米小圈上学记2》还未开播,就千呼万唤始出来;一露面,毫不意外口碑出圈。

又一次俘获无数家庭的心,成为小学生社交必备单品。

趁现在,亲戚走得差不多了,假期也还剩好几天。

不如就宅家看《米小圈上学记2》吧!

和孩子一起走进米小圈的世界,享受难得的合家欢时光,顺带让小孩哥疗愈一下一年的精神内耗!

一起新“学期”,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