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封校一个月,我的精神内耗何时才能治好

不允许堂食后,学生食堂撤走桌椅成为溜冰场。(作者提供)

封校,是从10月24日开始的。

最开始的通知是3天,后面不断延长。这一个月来,疫情好像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做什么,都要先考虑疫情;做什么,都好像被疫情影响:

课程安排与核酸时间难以错开,纠结什么时候抽空去做核酸;进入寝室、超市、图书馆先亮出绿码;就连在食堂吃个饭都要……

不过我们学校相比其他地方已经好很多了。我们依旧可以在学校内自由进出,上课可以去教学楼,不用待在寝室上网课;食堂可以自由进出点餐,不用呆坐在寝室等盒饭。

而且目前食堂的桌椅已经「解封」了(恢复堂食)。不过学校解封依旧遥遥无期……就连快递点也被封住了。

当然,不止是学校内的,整个武汉市的快递点都被封住了。

老妈好着急:「我买的赣南脐橙会不会在快递点坏掉?」「还有买的螃蟹,要是放三天螃蟹死掉了怎么办?能找商家赔吗?」这倒是个问题。

生鲜类的物品保质期本来就短,不少商家好好地把螃蟹发出,结果最后到达买家手里的,是死了一两天的螃蟹。买家的利益受损了:死的咋吃啊?能不能找商家索赔?

商家也绝望了:专门挑的活蹦乱跳到处爬的,还额外塞好几个冰袋、泡沫纸,要我赔我真亏大了!

难道找物流?但物流也只是按政策封控管理而已。

这损失,总不能让新冠病毒来承担吧。

快递点封控,小哥只好把快递摆在门口待取。(作者提供)

01

今天,关于疫情防控的「二十条」也发布十天了。

印象最深的两条,一个是第四条的取消「中风险区」,只保留「高」「低」两种,而且高风险区只能以单元、楼栋划定:这不就是「解封」的号角吗!

另一条则是入境「7+3」改成「5+3」且不再重复隔离: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出入境无所谓,但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说不定我能回台湾了!

之前从台湾回大陆得隔离近一个月(上海隔一次、武汉隔一次),所以一直没有动过回去的心思。

但现在,或许一个寒假之内,我就能完美回台湾后赶在开学前回到大陆!

「二十条」发布以后,武汉也在积极响应。

虽然身在校内,但网路上可以看到商超逐渐开放、中小学开始复课,餐厅也开始堂食了。

不过武汉也不是完全放开,全员核酸还在继续,每天爆出的疫情感染数量并不算小。

居家隔离人员增多,也给基层社区带来了更多的管理压力。老妈周末加班也已成家常便饭。

不同地区也根据二十条,针对核酸检测、人员管控等防控重点领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调整政策。

不少地区将核酸阴性证明时效延长,从严格的24小时变为48小时、72小时;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48小时阴性,而是要求扫「场所码」……

当然,也有部分地区依旧保持静默,比如已静默百天的新疆。

02

「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这「优化」到底是缩紧还是放开?

我觉得肯定不是缩紧,但也不完全是放开。

疫区管理上,密接隔离时间缩短、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区」、明确高风险区范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改集中隔离为居家隔离。

甚至明确「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还提到不能「一刀切」、层层加码。

不熔断航班、缩短隔离时间,入境也放开了。

这么些内容,在二十条里已经占了一半,感觉大体方向确实是「有条件的放开」;其他的内容更多是确保被隔离者和重点人群的权益,也不是「缩紧」措施。

也确实,疫情这么久以来,对经济的影响实在非常之大。有人戏称:「没钱赚没钱花,单要这条命能怎么用?」

出台「二十条」,想必其意图也是逐渐社会面放宽,让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状态。

既然决定要逐渐「放开」,也要随之做好相应的对策。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资源本就不足,社会面感染一旦增加,药物、诊疗资源必然遭到挤兑。二十条也已经想到了,第11到13条都是医疗资源调度、协调和预防相关的措施。

第14条则是强调「重点人群摸排」。

重点人群是哪些?其实并不是超市、菜场、工地人员等「容易感染新冠的人群」,而是患有基础疾病且对新冠抵抗力弱的老年人。

疫情真爆发了怎么办?第15、18、19条则做出了特殊要求和安排,减少恐慌。

以上这么多条,总的来说就是要打一场硬仗了。

曾经「全员严防死守」不再,现在只有「重点人群严防死守」。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该自觉做好自身防护。

03

从2020年疫情开始时,网路上关于「清零」和「躺平」两种声音的争吵就没有停过。

近几天来,石家庄的防控措施让争吵更上一层楼。

新冠病毒到底可防可控吗?

没有人会忘记那个不少人没能挺过的、分外寒冷的2020年冬天。

在封城三个月、所有医疗资源向新冠患者倾斜的情况下,武汉最后还是有一千余人离开。

但对比群体免疫、全面放开、2020年有18万余人因新冠而死的美国,中国的防疫的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那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假。

但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

从去年秋天奥密克戎取代德尔塔以来,新冠确实展现出了断崖下跌的病死率。

但致死率降低,带来的是更强的传播力。

奥密克戎传播数R0为7-8,意思是在无防护无疫苗情况下,1个病人平均传染7-8个人。

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平均仅需2天时间,最短仅需24小时左右。

面对这样「狡猾」的病毒,防疫难度自然是空前绝后的:这边绿了那边红,那边绿了周围红。

之前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应对新冠」的措施,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并不能完全控制住疫情。

但也不能完全放开。「共存」是必然趋势,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而新的「二十条」是一条明路,在尽可能控制住疫情的同时减少疫情损失,也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更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希望地方政府都能按着「二十条」,在保持基础防控的同时,将政策重点调整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调动上。

重点人群的摸排上,可以考虑增加对老年人的防疫宣传。感觉目前不戴口罩的,中老年人居多。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重点人群一定要减少外出,保护好自己。

不过,在我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新一轮疫情又出现了。还是祝大家身体健康、早日解封吧。

(AveryMorgan/现居武汉)

(本文来源:「一家两岸」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