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走马观花台湾的大学校园
台湾师范大学校门口
前些日子在台湾环岛旅游,我参观了台湾的五所大学。作为一位居住在海外的大陆人,就我目光所及,说说这些大学校园在我眼中的样貌,及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希望我的粗略描述给人些许新鲜之感,随意点评有助于大家对这些大学的进一步了解。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在台北市区。学校大门不算大,四个立柱墙礅上面搭建着厚厚的横梁组成三个门洞。中门洞上的横楣刻着学校的名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繁体书写的这八个遒劲的汉字从右至左排列,给人以满满的历史感和庄严感。凸起的金色字体在灰色的水泥墙背景下,虽不夺目,倒也醒目。
正对着大门口是一个花坛簇拥的喷水池,池后面是一座三层楼建筑,白窗红墙。楼不高,但左右很宽,显得中规中矩,朴实无华。
楼前校友捐赠的勒石告诉世人学校已有百年历史,使人肃然起敬唏嘘感叹。
学校建筑以传统的红砖为外墙,各个大楼修建得整齐紧凑。校园绿树成荫,散放着一些桌椅。在这样古色古香的校园里读书、聊天、休息,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国立台湾大学也在台湾市区。在地图的导引下,我来到台大的校园。这片校院由若干个建筑构成。
每个建筑自成一体。有些建筑如体育馆、物理楼、天文数学馆等看起来很时尚,充满现代建筑的元素,有些建筑如数学馆、化学馆等看起来很传统,楼房显得有些老旧。
台大这片校区以一湾小湖为中心。环湖步道连接着周边各个院系大楼,将独自为政的大楼串起来使其成为台大的一员。湖边的鸭子鸽子或栖树或站卧水边,悠闲自得。
看路边的牌子得知这个湖叫「醉月湖」,一个文雅浪漫的名字。环顾四周,「醉月湖」就像是水泥森林中间的一块绿洲,四面粗糙坚硬中间的一片温柔。
有人在湖边休息,有人在湖边漫步,有人在不紧不慢遛狗,有人经过此地继续前行,湖的对岸一群小学生在进行田野活动。看着眼前万物和谐的景致,我似乎沉醉在了「醉月湖」的步道上。
走访台北士林区的东吴大学是在我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馆之后,二者相距不远。
进入东吴大学校园先经过写有校名的立柱,后经过写有校名的门楼。沿路走去,只见学校建筑背靠青山,郁郁葱葱,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路上时不时看到学校的名字和标识。每一个中文校名「东吴大学」都伴写着其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 。
在学校综合楼内,我观看了校史展览。展览讲述了学校一百多年前西方教会如何在大陆创办大学,后来又如何在台湾复校。展览图文并茂,加上实物,生动立体地再现了学校走过的每一步。
东吴大学原先叫「东吴大学堂」,英文名原先叫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直译为「中国中央大学」)。中文名由小变大,英文名由大变小,名字的演变折射出西方教会在中国办高等教育的历程。
东吴大学最初的教会性质今日依然可循。一是学校使用至今的英文校训 Unto a Full-Grown Man 来自于新约圣经,寓意「教育成人」,对应的中文校训则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二是从学校一些大楼的名字还能辨认出教会的痕迹,如传贤堂、爱徒楼、普仁堂等。
东吴大学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馆。从故宫刮到校园的风大概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味道,时刻熏陶着东吴大学。学校的布告、招牌和通告上的词语粗看平淡无奇,细品耐人寻味,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走在东吴大学的校园,在感清新的自然空气的同时,也感叹历史时空的交错和山川日月的更叠。
来到高雄,自然要到中山大学看看。台湾的中山大学,全名叫国立中山大学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高高的塔楼上学校的名字从远远的山坡上依稀可辨。中大校园依山傍水,地理位置真乃得天独厚。
学校背靠寿山,面向西子湾。绿色的大山青翠坚毅,挡住了大山另一面闹市的浮华喧嚣,给中山大学学府一方安谧的净土。浩瀚的大海延绵天际,寄望中大学子拥有宽广的胸襟。中山大学校徽的寓意莫过于此。
学校的建筑外观上平实无华,以红色为基调,在苍郁的山岭衬托下,似红花绿叶,妖艳夺目,相得益彰。
学校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都有以「中山」命名的大学。两岸的中山大学都奉中山先生手书的十字训词为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不仅是先生对中山学子的殷切希望,也是对中华青年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期盼。
如果说东吴大学是西方教会在华办高等教育的典范,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市的慈济大学就是华人的教会创办高校的典型代表。慈济大学的全名叫佛教慈济大学 Buddhist Tzu Chi University ,其创办人是佛教慈济会的释证严法师。
慈济大学的门口两侧砌有两面矮墙,一面墙写着学校的中文名字,另一面墙写着学校的英文名字。慈济大学校园空旷,楼与楼之间竖立着一些人物塑像,点缀着校园景色。从雕像姿势和表情上看,表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每一座大楼的名字都与佛教相关,如大舍楼、大爱楼、勤耕楼。
和敬楼是学校的行政楼,楼里有学校发展史的图片展览和各个院系的成果介绍。在这里看到学校的校训:慈悲喜舍。其大意是:大慈者无悔;大悲者无怨;大喜者无忧;大舍者无求。
以法师为首的佛教基金会历经艰辛,不懈努力,依靠社会各界的捐款,先是创办了慈济医院(1986),尔后成立了教书育人的医学院(1994),接着又增加了人文社会学院(1998),最后将学校办成了综合性大学(2000),成了在台湾东部最好、最有名的大学,实践并实现了「慈悲济世」的佛教理念。
受时间限制,此次台湾之行只对五所大学走马观花,了解了一些皮毛。希望下次来台湾走访更多的台湾大学,对台湾的大学做更深入的了解。(张晰/多伦多退休教师)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