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哪裡去了?消基會調查600件僅找到2件疑「洗產地」

图为民众在市场买猪肉,图为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或肉摊。记者季相儒/摄影

消基会今指出,根据食药署公布的猪肉仪表板,至7月26日止,自美国进口的猪肉及猪其他可食部位共计5213.46吨,在进口量排名第3位。但消基会年6、7月调查600件含猪肉成分或猪其他可食部位的相关食品,仅找到2件,占本次调查的0.3%,跟美国猪肉进口数量有天壤之别。有食安疑虑的美国猪肉仍出现流向不明、洗产地、标示不全或未标示等问题。消基会呼吁,相关单位应加强查核产地标示的正确性,相关屠宰证明应该要更重视时效的查验,并提供消费者主动查询进口猪肉流向的管道,以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消基会曾在去年6月发布关于市售289件猪肉制品产地的调查。消基会董事长吴荣达表示,今年的台美贸易谈判,美方特别提出猪肉标示问题,指出我国对于猪肉的肌肉、脂肪和肝脏中的莱克多巴胺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严格。要求我国须比照CODEX的作法、将标准降低。消基会担心如果标准下降,会对台湾食安造成问题,因此决心重启调查。

食药署在去年9月底及10月初曾会同桃园市政府卫生局对新兴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新兴冷冻)与瑞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腾国际)进口肉品查核,发现有2家公司均涉及将进口的美猪切片后另行包装,并将猪肉产地替换成加拿大或英国,虽然当时已依食安法规定对违规业者进行开罚。但消基会担心,进口美猪是否出现同样状况?对于消费者而言,想知道自己吃的猪肉是否经过「洗产地」,只能被动等待政府主管机关公布违规名单,消费者「知」的权利并未获得重视和保障。

台湾自2021年1月1日起开放美猪进口以来,食药署公布的数据皆显示莱克多巴胺的检出数量为零,并搭配海关到厨房5大管理措施:源头管理、输入查验、清楚标示、追溯追踪,以及市场稽查。但对于消费者较有疑虑的美国猪肉,流向一直都不明确,也多次被质疑洗产地的可能性。吴荣达表示,这些疑虑让消基会决心,再做一次比去年规模更大的美猪调查。

消基会于今年6、7月间再次展开调查,由志工于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场摊贩(62件)、便利超商(20件)、超市(224件)、量贩店(139件)及餐饮业(155件)共计600件含猪肉成分或猪其他可食部位的相关食品,调查结果显示有6.5% (39件)商品或店家未依规定对猪肉产地进行标示。

吴荣达表示,1年前遍寻找不到的美猪,在今年的调查里,也仅找到2件,占本次调查的0.3%,且其中1件产品也不是在台湾生产制造,这与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猪肉仪表板所公布的美国猪肉进口数量「不成比例」。

消基会副董事长徐则钰指出,本次调查的600件样本,猪肉来源涵盖单一产地或复数产地。产品猪肉产地来源包含:台湾520件(86.7%);西班牙62件(10.3%);加拿大49件(8.2%);丹麦29件(4.8%);荷兰22件(3.7%);法国16件(2.7%);巴拉圭7件(1.2%);奥地利6件(1%);澳洲、中国、捷克、英国各有3件(各占0.5%);美国、日本、义大利各有2件(各占0.3%);瑞典、德国各1件(各占0.2%);未依规定标示共39件(6.5%)。

徐则钰指出,本次调查仅有1家餐饮业表示有使用美猪,而另一项标示美猪产品者则是进口的韩国制午餐肉。消基会再次提出众多消费者心中同样的困惑,进口的美国产猪肉到底去了哪里?被谁食用了?是否业者擅自更改产地标示「洗产地」,令人忧心。

吴荣达指出,此次的调查也发现新的问题。从食药署的猪肉仪表板可以看到,112年及113年连续2年并未有从义大利进口猪肉的纪录,113年并未有从瑞典进口猪肉的纪录,但在本次调查中,却有2家餐饮业者标示猪肉来源是义大利,一家标示来自瑞典。若店家没有继续使用上述产地之猪肉,应该要主动更新资讯;若店家的确还有在使用,依纪录所示,店家应该要注意其保存期限及保存方式是否有符合规范。

消基会呼吁,政府机关应开放进口猪肉流向资讯,并提供消费者自主查询的管道,以回应消费者知的权利。政府机关应坚守清楚标示产地的立场,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与知情权。勿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

消基会年6、7月调查600件含猪肉成分或猪其他可食部位的相关食品,发现有店家标示的产地已有两年未引进猪肉。图/消基会提供

根据食药署公布的猪肉仪表板,至7月26日止,自美国进口的猪肉及猪其他可食部位共计5213.46吨,在进口量排名第3位。图/消基会提供

消基会年6、7月调查600件含猪肉成分或猪其他可食部位的相关食品,仅找到2件,占本次调查的0.3%,跟美国猪肉进口数量有天壤之别。图为其中一件、是自南韩进口的午餐肉。图/消基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