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一场豪赌

当别的品牌还在联动二次元的时候,蜜雪冰城直接变成了二次元。

8月13号,蜜雪冰城官宣了首部形象IP动画片《雪王驾到》,将在8月25号上映。

而且全网免费,不用开会员。

奶茶行业卷价格、卷配方、卷原材料,卷了这么多年,可能最后也没想到,还能卷到内容领域拍动画片。

网上讨论的热度依旧很高,期待着雪王进军二次元。

从商业的角度讲,很多人也觉得这是一招妙棋,毕竟,企业每年都要花大价钱投广告。

为什么不干脆把拍广告的钱,投资,做成动画?

只要做的好,传播有了,口碑有了,甚至IP也活了。

买你的产品就等于买周边,直接把成本部门变成利润部门,甚至还能卖版权给电视台,反过来当乙方,也当当资本马桶搋,也赚赚别人的广告费用。

农奴翻身把歌唱,这多是一件美事?

但,如此性感的一件事,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却没看到几部出圈的企业IP动画呢?

这背后到底是资本的扭曲?还是预算的沦丧?

让天下没有好割的韭菜,我是牛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企业IP动画背后的商业逻辑。

1

你脑海中,上一个用企业的卡通形象做的动画是什么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能回忆起的作品就是《海尔兄弟》。

但你要知道,《海尔兄弟》是1995年的作品了,到今天已经快三十年了。

在这三十年里,还有哪一家企业能做出《海尔兄弟》这样的内容,还能达到它这种“国民级”的高度?

几乎为零。

而且,并不是市场上没人去尝试,很多品牌都尝试过出自己的内容,做原创,搞动画片。

但到了这个市场上,经常是一顿锣鼓喧天,然后就彻底没动静了。

你可能不知道,那个知名的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曾经也连续出了两季的动画片,瞄准的同样也是子供向市场,19年还在央视播出。

但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我问了身边的一些朋友,有些人有点印象,大部分压根就不知道三只松鼠竟然还出过这样一部动画作品。

而且,就连海尔自己,都没能复制曾经的荣光。

2018年,海尔酝酿多年,推出了《海尔兄弟》这个IP的新篇章《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

但最后,它的声量可能还不及三只松鼠。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品牌。

当年《海尔兄弟》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实不存在了。

2

《海尔兄弟》之所以成功,其实是因为踩中了两个时代风口。

一个是电视营销的黄金年代。

一个是动画营销的黄金年代。

而海尔,在有意无意间恰好押中了宝,成了这两大时代的双料先行者。

为什么说《海尔兄弟》非常成功呢?

因为很多80后90后,内心可能都曾经有个疑问:

海尔这个公司,到底是不是《海尔兄弟》长大了开的?

别笑,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的说明了《海尔兄弟》达到的高度:

二创比原作还吃香,动画片比公司还知名。

海尔最早从80年代,就计划要抓住这波动画营销的大潮,于是 先后找了上海和台湾的制作公司,但最后都不理想,一度差点放弃。

最后找到了有过几次广告合作的“东方红叶”,他们做的动画效果让海尔非常满意。

二者一拍即合,紧接着就是沟通需求。

海尔要求不多,对内容和题材没有限制。

但是,品牌形象必须是正面的,而且故事得老少咸宜,还得尽量贴合国际市场。

最后,这是个长篇动画,要拍几百集。

东方红叶连开了好几天策划会,差点开成枯叶。

最后才敲定了以知识为核心,寓教于乐类的知识性动画。

这个点,拿捏得可以说是非常到位。

那个匮乏年代,作为孩子,那肯定是有动画片就看。

而作为有电视遥控器最高权的家长,那也愿意让孩子看点带知识的动画。

而且,当时的市场上,这类动画还属于一片蓝海,后来的霸主《蓝猫淘气三千问》还要等到1999年才能上映。

作为动画市场上的先行者,《海尔兄弟》几乎完整的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

不过,我们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

海尔这步棋,其实还是蛮赌的。

当时海尔和东方红叶达成的合作是,海尔集团平均要为每集付15万元,200多集总投入超过3000万元。

而根据海尔当年的财务状况来看,投资200多集动画,要花出将近两年的销售费用。

注意,这不是海尔投放电视广告的费用,而是集团整体的销售费用。

所以,这笔投资,哪怕对于当时的海尔,也是一场内容的豪赌:

要知道那是一个资本非常稀缺的年代,大家都想做事情,但都缺钱。

投入一笔巨大且短期很难看到回报的投资来做内容,哪怕放在今天,愿意这么干的企业也不多。

1993年《海尔兄弟》开拍,1996年正式上映,紧接着火遍全国。

3

在当时,《海尔兄弟》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当时的内容市场,远没有现在这样竞争激烈。

在当时,国内的动画片市场一穷二白,资本稀缺,内容稀缺。

《海尔兄弟》的问世,不仅填补了空白,也站住了生态位,吃到了动画市场的第一波红利。

再加上海尔的投资,花大价钱砸出来的内容相对精良,很容易就成了全国人民喜爱的IP。

但是在2000年前后,这个市场就卷起来了,各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大作,井喷式爆发:

蓝猫淘气系列、喜羊羊系列,猪猪侠、开心超人、熊出没等等,基本上就是国内最头部,也是占比最大的IP。

在这之后,别说企业IP动画片了,一个完全原创的动画,也很难成为《海尔兄弟》那样的爆款。

观众的审美越来越高,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动画片百花齐放。

资本就成了这个行业的底层基础。

舍得花钱,不一定火。

不舍得花钱,那几乎一定没戏。

甚至连那些有着优秀原作,漫画小说改编的动画,也不一定就能成功。

比如金庸,比如三体,这都是世界级一流的剧本,还有着巨量的粉丝基础,背后还有巨额的资本支持。

最终,拿一大笔钱来做成动画,还是可能翻车。

优秀的内容,本身就是带有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成功几乎没有规律,也无法复现。

为什么内容行业,走出来的人往往能吃到超额的红利?

就是因为这个行业,资本靠蛮力,能做的非常有限,堆10000个人的编剧,也写不出一部三体。

它在创作的环节,是反工业化的,是反资本的。

钱很重要,但不再是核心原因。

而品牌做动画,最大的掣肘就在于,它不仅要照顾内容,还要服务商业。

这两者放在一起,很多时候不是1+1小于1的问题,很多时候要考虑,而是1+1为什么他妈的是个负数,花了一堆钱,结果让观众跑到家里来骂。

太难了。

我们在内容创作的时候,经常把商单比作:

戴着镣铐跳舞。

做好内容本身就很难,但是商单会有更多的约束和限制,很多时候Brief光注意事项就两三页纸。

你可以尽量保证不犯错,但是还想做出观众喜欢看的内容来,就非常困难。

这还是在甲方不那么傻宝的前提下。

每个人都清楚,把品牌IP做起来,像奥地利红牛一样,把营销成本变成收益,是非常诱人的一件事。

属于是变着花的赢,你的嬴政,赢麻了你的想象。

它足够有诱惑,但同样对于挑战者,需要足够尊重内容,足够舍得投资,足够有专业性,足够尊重观众。

对于蜜雪冰城这次的尝试,我愿意怀着美好的期待,看先导片他们这次合作的制作公司也比较靠谱,他们的《大护法》是我相当喜欢的一部电影作品。

希望,雪王可以再向这座高峰发起一次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