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女力:民主化後,不自由的「自主人生」

「缅甸女性的社会地位啊?这题目很复杂...」夜晚时分,缅甸女人在路边小吃摊忙活着。 图/法新社

早晨的仰光,茶室里见不到女人的踪影,夜晚蹲坐街边凉水铺看足球赛的群众,清一色男人。女人在市场里的摊位坐镇、掌管路边的小吃摊。傍晚的瓦城,车站餐厅里用餐的是男人,女人忙进忙出招呼来往的人客。在缅甸一个人旅行常常会惊觉自己掉进这种被男性包围,奇特的场景当中。

缅甸女性的社会地位啊?这题目很复杂...

跟几位缅甸女性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即便她们都是独立自主的女性,各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却也不约而同这么认为——缅甸女人一方面拥有许多的自由与权利,一方面又被许多传统道德束缚捆绑。

缅甸女人一方面拥有许多的自由与权利,一方面又被许多传统道德束缚捆绑。图为缅甸学运的女性参与者。 图/欧新社

▌被传统捆绑的「自主」女性

例如《缅甸诗人故事书》纪录片中,诗人貌昂宾之妻——南纽瑞——温柔婉约,笑容满面,在得了帕金森氏症的诗人身边,像小女孩般以自我弱化的方式自称为tha-mi(我,缅语中女儿对长辈的自称),牵手相伴,一字一句协助诗人写诗、陪他做复健运动。对于丈夫坐牢期间的经历,南纽瑞亦像个小女孩般一无所知,但在丈夫离家后依然担起家计,背负一切社会污名,独自拉拔孩子长大。

现实中的缅甸女性,被认为单纯、保守,多有能力在外工作、经商甚至养家活口,像赵德胤电影中那样离乡背井为自己、为家人打拚的女性更是不在少数,年长女性在家族中通常备受尊敬。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还是面临许多不平之处。

现实中的缅甸女性,被认为单纯、保守,多有能力在外工作、经商甚至养家活口,像赵德胤电影中那样离乡背井为自己、为家人打拚的女性更是不在少数。图为仰光啤酒街的「烟促小姐」们。 图/路透社

飞往缅甸的缅甸国立航空班机上,〈礼节指南第四条〉这样写着。

「游客们,这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在宗教场所,女性一定要着胸罩,不得穿会暴露腰背的低腰裤,或者暴露的上衣或短裙。在一般公共场合最好也遵守这些原则。」

「...女性在造访海边渔村时不得穿着泳衣,特别是比基尼,以免被当地人当成娼妓。」

「对缅甸女人来说『火热』或『性感』并不是称赞,这些词影射着性工作者,是很大的污辱。...」

朋友还举了一些例子。例如,女性站的位置不得高过男性、鞋子或裙裤不得碰到男性的头部、下半身衣物不可挂于男性衣服之上,衣物不得跟男性的混着洗。我问她们为什么有这些规定?朋友告诉我:她们从小就是这样被教育。而这些规定,或多或少受到佛教信仰影响。

宗教场合不暴露、海边不穿比基尼、女性站的位置不得高过男性、鞋子或裙裤不得碰到男性的头部、下半身衣物不可挂于男性衣服之上,衣物不得跟男性的混着洗。对于缅甸女性的「指导规范」并不少。图为缅甸名模养成班,练习美姿美仪的女性。 图/法新社

▌佛教与女性

事实上,佛教与印度教文化尚未传入缅甸前,缅甸女人的社会地位可不低。在古代,宫廷诗有不少女性作者,女人常被国王钦点,出任要臣或成为管理村庄的角色,甚至有女战士以及皇后治国的例子,然而佛教中尊男卑女的观念却让缅甸女人在公私领域都受到不少箝制。

在英国殖民时期争取女性平权的女作家Mya Sein就认为,在缅甸人的观念中,当新的佛陀再现人间时,会以男子之身出现,因此认为男性生来就比女性高一等,女性受此观念影响,心甘情愿的接受此生的性别与各种待遇,期待来生转世为男子。

近年来在佛教民族主义派的积极活动之下,佛教对缅甸女性的影响更加深远。缅甸虽在1960年即订立佛教为国教,但也肯认其他宗教在缅甸的地位,然而,2011年缅甸开始进行民主化之后,激进的佛教民族主义运动在缅甸竟开始蓬勃发展。

在缅甸人的观念中,当新的佛陀再现人间时,会以男子之身出现,因此认为男性生来就比女性高一等,女性受此观念影响,心甘情愿的接受此生的性别与各种待遇,期待来生转世为男子。 图/法新社

有「佛教恐怖分子」、「缅甸宾拉登」之称的僧侣威拉杜(Ashin Wirathu),在登盛执政期间大力配合政府,成立极端的「宗教与种族保护组织」(MaBaTha),发起969运动,抵制穆斯林、鼓吹群众仇视甚至攻击穆斯林。他甚至发起了连署,推动以保护宗教为出发的提案,这些提案中,包括一项以「保障女佛教徒权益」为名的《婚姻特别法》。

提案中提议,女佛教徒必须在年满18岁、心理健全、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跟非信奉佛教的男子结婚,若女子未满20岁,则须经父母同意才得与非佛教徒结婚。婚姻的申请必须经过村镇公所核准,申请通过之后公所必须公告结婚讯息,确定公众对婚姻没有疑虑,双方才得结婚。婚后男方不得使女方改变信仰,子女可自由选择宗教,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佛教不敬。

像这样以「维护传统」与「宗教」为名,看似有理,实质上剥夺女性婚姻自主的提案,却得到广大缅甸民众的支持。威拉杜与其组织收集到数百万的连署签名,让缅甸当局很难忽略这些提案,加上时任总统登盛的支持,法案于是在2015年经过国会投票与总统签署通过。

缅甸僧侣威拉杜(Ashin Wirathu),提出若女子未满20岁,则须经父母同意才得与非佛教徒结婚,以「维护传统」与「宗教」为名,实质上剥夺女性婚姻自主。图为2013年时,威拉杜支持群众在仰光街头抗议美国《时代杂志》将其称为「佛教恐怖分子」。 图/法新社

▌突破重围的新时代女性

传统对于缅甸女性的禁锢,在文学场域中亦清晰可见。

出版缅甸第一本女诗人作品集,并曾经造访过台湾的诗人潘朵拉认为,尽管缅甸文学素来有参与政治的传统,然而因为女性在社会上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女人该如何表现、该扮演什么角色,都被仔细的规定。因此在文学中,女人扮演的往往是作品中的「题材」或被描述、被倾诉情意的对象,而无法在作品中成为主体。

缅甸不乏优秀杰出的女性作家,但无论在题材选择或是语言使用上,又往往受限传统观念,无法大声疾呼、不敢「惊世骇俗」,只能敲敲边鼓,避重就轻,难以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于性别、情欲等切身议题的关心,进而提出严肃讨论。

女性在社会上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女人该如何表现、该扮演什么角色,都被仔细的规定。图为2017年蔚为媒体传颂的「缅甸爱情故事」,佛教徒的塞塔拉(Setara)与罗兴亚穆斯林的穆罕默德(Mohammad)相恋成婚的禁忌之爱。 图/路透社

就算够大胆,拿起笔开始写出自己的心声,在缅甸的文学与政治场,男女比例悬殊的情况下,在男性主导的文学场域,女性的声音依旧难以被听见。这也是为什么《缅甸诗人的故事书》中所收录的两位年轻缅甸女诗人美瑞以及孟杜恩的作品更显可贵——

不要想着将我与一般穿着热裤围着钢管跳舞的马子们

混为一谈是说

在我的热裤口袋里,随时放着诗。...

——摘自〈20加1岁的她〉,美瑞(罕丽姝、廖珮杏译)

「...热裤短短,裙子短短,也不会走光是指/不要想着将我与一般穿着热裤围着钢管跳舞的马子们/混为一谈是说/在我的热裤口袋里,随时放着诗。...」 图/路透社

是所谓女士优先这种词语...

给予和索取不公不平的

休想从上方和我相处...

——摘自〈并肩而行〉,孟杜恩(罕丽姝、廖珮杏译)

两位年轻女性的诗作打破传统,用直白大胆的语言挑战缅甸传统男女观念、冲撞传统价值套在女性身上的框架、挑衅那些自认高人一等的「第一性」。

年轻缅甸女诗人美瑞以及孟杜恩的诗作打破传统,用直白大胆的语言挑战缅甸传统男女观念、冲撞传统价值套在女性身上的框架、挑衅那些自认高人一等的「第一性」。 图/路透社

跟这两位女诗人一样,勇于打破传统框架的还有几年前红遍世界、缅甸流行音乐史上第一支女子团体「虎女孩」(Tiger Girls)。

这个透过海选挑选出的五位、来自缅甸各地女孩组成的团体,打着类似辣妹合唱团的「女力」称号,向专制父权社会挑战,2010年在缅甸出道时造成国际轰动,她们的故事甚至被拍成纪录片,曾在高雄电影节放映。

电视上的虎女孩穿着热裤,唱着歌、跳着嘻哈舞蹈,这样的举动在过去的缅甸被视为「不正经」、「出来卖的」,然而这一群热爱音乐表演的年轻女性想让更多的缅甸女孩们知道,唱歌跳舞是很快乐的事,不需要其他人来评断。虎女孩的嘻哈音乐在情歌当道的缅甸流行乐界,独树一格。虽然团体成员后来因为经纪约而有所变化,团名也因此改为「米恩马女孩」(Me N Ma Girls,音似「缅甸」的英文国名),这些年轻的缅甸女生们依然大声的唱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歌。

大声唱她们的歌——缅甸流行音乐史上第一支女子团体「虎女孩」(Tiger Girls),穿着热裤,唱着歌、跳着嘻哈舞蹈,挑战专制父权社会。 图/法新社

▌女性政治与恐惧

至于近代的缅甸女性政治运动,则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擡头,开始有女权运动发展与女权组织成立。然而直到女作家Mya Sein将运动提升到国际层次向殖民政府施压之前,缅甸的女性政治运动饱受打压。

20世纪初,Mya Sein和她的伙伴们发起抗议英政府排除女性参选的游行,在1929年将女人第一次送进缅甸国会。女性参政比例虽然不高,但在国会中稍可展现身手,直到1962年登盛执政期间,开始镇压反对势力之后,国会中女议员地位才严重下滑。1988年后翁山苏姬的出现,让缅甸有了个女性精神领袖,但女权运动依旧艰难。

军政府执政期间,没有任何女性出任政府重要职位。1990年,军政府虽曾经举行普选,但全国2,296位候选人中只有84位女性,而被选入国会的只有15位,这15女性议员在军政府执政期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禁或骚扰;到了新政府时期,659位民选国会议员中只有20名女性,虽然政治开放了,但女性参政比例依旧低落。

到了新政府时期,659位民选国会议员中只有20名女性,虽然政治开放了,但女性参政比例依旧低落。图为提包准备上班的缅甸女议员们。 图/欧新社

翁山苏姬的上台似乎并没有对缅甸女性的处境有太多实质的提升,对吧?

我不经意一问。

她是谁?她是缅甸国父之女啊!

朋友听到我的问题惊呼道。看来翁山苏姬的地位显然不是一般缅甸女性能够随便达到的。

「她是谁?她是缅甸国父之女啊!」看来翁山苏姬的地位显然不是一般缅甸女性能够随便达到的。 图/路透社

在缅甸,如今女性参与政治的风险仍相当高。最近因为车祸不幸过世的女权运动者弥弥(Mie Mie,又名Thin Thin Aye)在接受《伊洛瓦底杂志》采访时表示,缅甸女性参政要克服的最大困难,除了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外,就是恐惧。

专制政权逮捕女政治犯的理由,除了参与政治活动之外,还有可能代替因为参与政治而逃亡的丈夫入狱。除了专制政权长期高压统治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外,女性还面对着遭遇性暴力的恐惧。

在战火频仍的缅甸,强暴手段常被军队用来对付平民,在88民运后也传闻女学生运动者在被羁押期间惨遭强暴,而女性因为政治因素入狱的下场往往比男性凄惨,女政治犯受到性骚扰、因卫生条件而造成生殖器官健康受损的状况很普遍。然而,在社会保守的风气影响下,真正愿意诉诸世人在监狱里的遭遇的女政治犯又有多少人?

专制政权逮捕女政治犯的理由,除了参与政治活动之外,还有可能代替因为参与政治而逃亡的丈夫入狱。除了专制政权长期高压统治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外,女性还面对着遭遇性暴力的恐惧。图为揭露缅甸政府迫害罗兴亚人、日前遭判重刑的《路透社》记者的家属妻小。 图/欧新社

弥弥生前曾经三次入狱,第一次入狱是在88民运时,当年她只有16岁。她在世时,跟88世代的伙伴们一起极力推动女性参政,她的经验让她了解,要鼓励女性参与政治,并非一味的告诉她们参与政治的重要性、强迫她们接受某种意识形态,并要她们忽略一切刻板印象,尽管勇敢踏出去。

弥弥反而认为,在理解参政的必要以外,女人们也必须主动向内思考自身的潜能,并发掘切身相关的议题。也许唯有如此,她们才有可能真正克服恐惧,采取行动。

在缅甸还有许多勇敢的女性和社运团体不断地在为更平等、更开放的社会努力着。随着教育逐渐普及,网际网路与手机越来越普遍,缅甸女性的自主意识也可能因为接触更多资讯而有所改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缅甸女孩自由、无惧的展现自我,活出自己的光彩。

鼓励女性参与政治,并非一味地告诉她们尽管勇敢踏出去。弥弥反而认为,在理解参政的必要以外,女人们也必须主动向内思考自身的潜能,并发掘切身相关的议题。也许唯有如此,她们才有可能真正克服恐惧,采取行动。 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