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逾10万平方米 2千年前「新莽时期」铸币厂文物曝光

大量出土的大泉五十陶母范。(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河南省南阳市日前因为一场大雨冲刷出2000年前的官府铸钱遗址,出土遗迹丰富,包含「大泉五十」、「小泉直一」陶母范,与1990年代在南阳府衙周边发现的钱币陶范铜母有关。据推测,这一带两汉时期规模相当巨大的铸钱作坊面积约在10万平方公尺以上。

根据《每日头条》报导,铸钱遗址就在府衙东区,靠近原本的南阳市十三小学,目前探方面积约75平方公尺,当中的钱币、钱范等出土物已被移至他处保管,现场仍可清楚看见坑、道、窑藏等遗迹。

▲小泉直一母范。(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大泉五十」母范正面拓片 。(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南阳府衙博物馆馆长刘绍明指出,府衙东区在2017年10月因为一场暴雨而发生塌陷,南阳市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抢救性考古调查中发现,原来此处是汉代造钱厂遗址,于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发掘。

▲钱范 。(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铭文均位于钱范柄部 。(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刘绍明表示,工作从2017年11月1日开始,发掘的主要出土物有「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陶母范数百块、坩埚(残)、铜炼渣、铁工具以及烘范窖遗址,部分母范中带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三月」、「后钟官」铭文。

后钟官是王莽时期主管铸钱的官府机构西汉时期只有钟官之称,从王莽时期才开始将钟官分为前、后钟官,王莽为了推动货币改革,一定扩大生产规模,史书记载曾有数十万人在钟官进行钱币铸造生产,旧钟官一地已不能容纳如此多的工人,有可能又开辟了新的生产区域,这一区域可能归『后钟官』管理。」

▲ 陶母范铭文含「后钟官」 。(图/翻摄自每日头条)

母范又叫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模子,一般称钱模,府衙内铸钱遗址出土的大量陶母范,是用红土夹粗砂烧制而成。南阳「后钟官」作为国家管理的一处造钱厂,必须有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铸钱母范,最终才能生产出精良的钱币,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至天凤元年(公元14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这次府衙发现的陶范是王莽二次币改时的「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范,系铸造铜范时所用的母范。

目前在府衙试掘的造钱厂仅是局部,1995年府衙北新华东路红都百货东边发现有铸造王莽「大泉五十」钱币的陶范,1997年府衙西北天桥东南处发现东汉初年的五铢铜母范,这些出土点距离这次发现的后钟官铸币遗址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公尺。推测这一带在两汉时期是规模巨大的铸钱作坊,其面积约在10万平方公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