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調查:4成6小六學童有霸凌經驗、2成受害人也是加害者

台湾儿童权利公约联盟今发布调查指出,36.4%的小六学童曾遭受霸凌,46.1%的学童有霸凌经验,呼吁透过「桌游」开启反歧视、反霸凌的对话。记者叶冠妤/摄影

由14个民间团体组成的「台湾儿童权利公约联盟」今公布一项小六学童霸凌经验调查。调查指出,高达36.4%的学童曾遭受霸凌,46.1%的学童有霸凌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有2成儿童既是霸凌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霸凌行为可能来自过去受到歧视或被霸凌的经验。

台湾CRC联盟成员的台大儿家中心、台湾好邻居协会合作,在2022至2023年间针对19县市小六学童进行「台湾儿童权利指标」研究,搜集3793笔小六学童自陈问卷。调查发现,36.4%的学童曾遭受霸凌,46.1%的学童有霸凌经验。

台大儿家中心执行长吴佳芸说,霸凌型态多元且复杂,有关系、言语、肢体和网路霸凌,其中言语霸凌最多,21.7%「用我不喜欢的绰号叫我或骂我」,「用我身体上的缺陷或外貌来取笑我」也有11.9%;肢体霸凌包括17.3%「无缘无故捉弄我、呛我」,关系霸凌则有「散布不好的谣言,让朋友们不喜欢我」,有11.9%。

调查也指出,虽有65.7%的儿童表示会安慰被欺负的朋友,也有56.7%的儿童表示会将被欺负的情况告诉老师,但有高达18%的儿童表示「看到有人被欺负也当作没看见」、「有人被欺负的情况下,什么也没做」。更有9.1%的儿童选择加入霸凌的行列。

而曾「遭受霸凌且霸凌他人」类别的儿童在心情、行为问题、自杀意念部分,都比「只遭受霸凌」的儿童还高。吴佳芸指出,校园霸凌对于儿童的心情、内心问题、行为问题及自杀意念皆带来负面影响,且在「遭受霸凌且霸凌他人」的组别中,情况最为严峻。

吴佳芸进一步说,霸凌经验和霸凌行为及歧视经验都有显著正相关。有2成的儿童既是霸凌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霸凌他人的行为可能来自于受暴经验,霸凌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成为加害者,因此应深入了解儿童的创伤经验,积极和儿童开启反歧视、反霸凌的对话,才能有效地预防校园霸凌事件、降低霸凌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台湾CRC联盟主张,应尊重多元特质,除让身心障碍学生了解自身权利外,也须兼顾提升班级同学及老师认识多元特质的身心障碍学生,创造一个友善包容的课室/校园环境。再者,过去校园霸凌处理太着重调查,把校园变成法院,今年4月校园霸凌防制准则新法修法已融入创伤知情概念,纳入辅导先行的思维,应持续关注是否落实,因为无论是加害者、受害者或旁观者,事件后仍需在校园中共同生活,落实辅导先行才能有助于改善环境。

除此,也必须加强师资培育、减少校园霸凌,也应了解儿童的创伤经验,提供创伤知情照顾,积极展开对话,才能避免霸凌事件的恶性循环。

台湾CRC联盟认为,当孩子缺乏知觉自我的内在需求,也未获得大人的引导和支持,霸凌者可能会透过攻击行为宣泄压力,受霸凌者则因为害怕向外诉说的后果或缺乏求救管道,而委屈忍耐。大人与教师应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韧性,建立与孩子的信任关系,教导孩子认识自我、情绪和人际互动,鼓励孩子勇敢发声,练习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大人会成为孩子的安全好伙伴。

今天记者会上,也带领现场儿少玩桌游。至善基金会执行长洪智杰说,不觉察,不代表歧视不存在,因此团体设计出桌游,让老师跟学生展开议题式对话,学习如何面对歧视跟霸凌,并从中提高自我觉察:儿盟副主任佳育则说,透过情境牌卡,可引导学生具备同理心、情绪调节、旁观者勇气等技巧与能力。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边的人有心理困扰,可拨打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