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团批新方案 把民众当提款机

此次方案调整预计影响7成国民,其中400万人每年得付逾1000元,但政府对负面效应只字不提,质疑新方案将民众当提款机。图为民众在医院批价领药。(赵双杰摄)

健保会昨针对部分负担调涨方案进行讨论,健保委员表示,大部分委员对会议资料无法满意,认为执行内容过于粗糙,是先射箭再画靶。此次方案调整预计影响7成国民,其中400万人每年得付逾1000元,但政府对负面效应只字不提,质疑新方案是在疫情下「雨天收伞」,将民众当提款机。

督保盟发言人滕西华表示,调整部分负担即使有正面效应,但也将影响7成民众,政府却没有说明要如何因应。针对检验检查加收部分负担,民国90几年曾提过,但因理由不正当,很快就撤下。近年来健保署推出云端资料上传、高阶检查的费用管制等,声称「管理优越」,但检验费用却仍上升,医师越来越依赖检验检查是其一原因。

至于慢笺药品也要收部分负担,滕西华指出,领取慢笺的病患,为确认治疗效果,仍需进行抽血等检查,另有些检查是健保署所规定,没做就无法开立特定药品、进入第2阶段治疗或改变处方,且很多特殊用药,地区医院以下层级、诊所不会采购,但病人来大医院取药,反而要增加部分负担,如同医改会所说,「这不是分级医疗,而是分级国民」。

医改会董事长刘淑琼表示,昨会前资料、口头报告都过于粗糙,甚至是先射箭再画靶。大家能理解健保有财务困难,但政府应把政策分析做清楚,提出配套。过去研究显示,所有财务手段都只有短期效果,原因是价格不是就医的唯一考量。2017年调高急诊部分负担后,第2年就回到原来的样子,而第1年必要、不必要的医疗都减少,「小病变大病,到底好不好?」

医学中心协会理事长陈石池表示,在就诊前做出选择才叫分级医疗,进入医院就不该再区分,药费、检验检查部分负担都应一致,不能说医学中心收费较高,其他层级就较低。急诊依检伤分类收取不同部分负担是合理的,是为了缓解急诊壅塞情形,但不一定每家医院都会壅塞,所以就不一定要调整,也可透过加开六日门诊的方式,减少轻症赴急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