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丁铎:南海问题莫再被裁决遮望眼

名家观点》丁铎:南海问题莫再被裁决遮望眼。(网易资料照)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丁铎15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南海仲裁案「裁决」已经落幕多年。但部分域内外国家仍不时炒作,以巩固和扩大他们非法所得或借此插手南海对抗中国的目的。

丁铎认为,菲律宾政府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部分域内外国家近年来对裁决所谓「约束力」和「有效性」的炒作,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不顾现实条件地将有关争议强行纳入单纯法律解决轨道是否适用于复杂的南海争端?缺乏国家同意的协力厂商强制解决程序是否背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缔约国设计争端解决机制的初衷?以包装诉求的方式滥用国际司法与仲裁程序岂不是对国际法的莫大讽刺和破坏?

丁铎称,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关于领土主权与海洋画界的争议。所谓「裁决」不仅无法、事实上也没有提供丝毫公平公正的争端解决方案,反而使本已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更加难解;不仅没有在国际法规则的解释上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冲击《公约》作为「一揽子协议」的平衡和公正;不仅没有增进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反而动摇缔约国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能否得到正确使用的信心。

丁铎分析,南海争端当事国都参与了《公约》的缔约磋商。虽然参与深度和广度不同,但对于《公约》哪些条款实现了缔约国利益的微妙平衡,哪些条款因《公约》「一揽子协议」的性质而保持了一定模糊性,哪些事项因无法达成共识等原因而留由包括习惯国际法在内的一般国际法调整和处理,相关国家心知肚明。

丁铎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凸出,冷战思维回潮,南海局势暗流涌动。外界应从更深层次来理解中国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等敏感问题的思路、方式与路径,将其置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外交目标与方针、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认知以及与外界互动等层面的大框架中来审视,站在国际法解释与适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海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完整体系的大视野中来考察,而不能偏执于仅作为《公约》某一具体组成部分的协力厂商强制争端解决机制。

南海争端当事国试图通过国际司法与仲裁路径将其在南海的单方面主张强加给中国,注定不会取得成功,但却会被别有用心的域外势力利用。美国前不久提出以「投资、联盟和竞争」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等国际政治的陈旧思维和做法仍对中国周边海洋问题产生着影响。

丁铎强调,南海问题兼具政治和法律属性,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无论阶段性的还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都是由一系列政治安排组成,或者是若干政治和法律安排的升华和结晶。在探讨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关当事国还是应从对仲裁裁决所谓「有效性」的迷思和偏执走出来,与中国共同维护好南海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寻求南海问题的稳妥长久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