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李楠桦)“本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以及人口、经济、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历史灾害信息,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记者了解到,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并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当前,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进展如何?此次普查将首次实现对全国城乡房屋的全面调查,进展如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有何具体作用?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这次普查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开展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如何动员和统筹各方面力量,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考验。”郑国光说,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分为普查前期准备、试点大会战”、全国试点、全面展开等阶段,并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加强普查数据成果的应用。

郑国光表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普查工作体系。全国所有省、市、县全部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普查办、专职管理队伍和技术团队,编制了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普查试点等。中央层面相关部门也组建了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和技术团队,加强组织实施和对地方的培训与技术指导

二是完成了普查技术规范等制修订工作,形成了普查技术体系。国务院普查办组织各相关部门编制了调查类技术规范48项,评估区划类技术规范45项,研发“1+10”普查软件系统,“1”是国务院普查办,“10”是参与普查的10个行业部门,都研发普查软件,实现了普查软件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统一入口登录,形成了分行业和综合性普查数据质检体系,确定了89项上千个指标的数据共享清单和240余项普查评估和区划成果清单。试点“大会战”和全国试点验证完善了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等。

三是探索形成了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和普查队伍。各地普查办和主要行业部门落实专职人员,组建“行业部门+综合部门+第三方”技术团队,采取集中办公等形式强化普查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形成了适合地方特点的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查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次实现对全国城乡房屋的全面调查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将首次实现对全国城乡房屋的全面调查,对城乡房屋建筑单体逐栋定点定位,并采集灾害风险属性信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承灾体调查的最大特点就是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的相互结合、相互对应,城乡房屋建筑是总量最大的承灾体,调查数据对于普查的总体成效至关重要。

曲琦指出,为了完成好量大面广的城乡房屋建筑调查任务,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推动工作:

一是依靠各级普查办的统筹协调。这次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落实同级的普查办任务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反映,争取我们和普查办共同努力,配合普查办推进这项工作。

二是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城乡房屋建筑的全面调查虽然是首次,但是各级各部门,包括自然资源、教育、卫生、工信、体育、交通运输以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中都积累了一些在本领域城乡房屋建筑的基础数据。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主动通过本级普查办与有关行业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这些基础数据,做好内业整合,尽量减轻外业调查的压力。

三是依靠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自然灾害的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普查工作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通过本级的普查办大力开展宣传,并充分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力量开展好调查工作。

四是依靠专业力量的技术支撑。城乡房屋建筑调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别是建筑结构和抗震设防信息等指标专业性更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在指导培训、组织实施、数据质检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支撑。我部也将组织有关专家,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房屋调查作为普查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调查任务,保障数据的质量非常关键,难度也比较大,我们主要采取了修订完善技术文件、明确各级数据质检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强化软件系统质检功能和持续加强技术支撑四方面措施措施来保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曲琦说。

开展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有助于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何具体作用?

以气象灾害为例,中国气象局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表示,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对于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华进一步解释: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好的摸清各类灾害性天气可能致灾的风险点、风险区域和致灾的阈值,从而推动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转变,可以大大提高预警信息的针对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普查形成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以指导全社会科学设定各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更有利于推进韧性城市、韧性乡村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抵御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表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为后续更加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与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比,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进一步突出“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工作理念,重在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

于海峰指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调查,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的风险等级。最终形成全国-省-市-县四级动态更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据库,编制四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为各级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