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主聚人心法治促和谐 打造乡村治理经验样本

1998年,浙江宁波余姚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探索实践。2003年,司法部、民政部总结推广宁波等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如今,该市共培育22个国家级、306个省级、96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全国首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宁波实践”和“宁波经验”。日前,记者参加“法治乡村建设调研行”,在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的起源地,了解到这里与时俱进的基层治理新成果

横坎头村:“浙东红村”民主法治理念融入日常

横坎头村红色宪法主题园中,以宪法、红旗、法典与法槌元素宪法誓词墙醒目庄重。游人不时驻足留影,红旗上的宪法宣誓誓词也随之被珍存于心。“近几年来,村里的法治景观越来越丰富了,有公园、有长廊、有场馆,我们老百姓走走看看,学到很多法律知识。”当地百姓对于法治文化建设赞不绝口。

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的梁弄镇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有着“浙东红村”之称。本世纪初,横坎头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十几年来,横坎头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2005年被评为余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13年成功创建为浙江省省级“民主法治村”。

横坎头村党员干部群众,以民主凝聚人心,以法治促进和谐,以平安保障发展,无论是在关乎横坎头村发展的关键节点,还是在日常的基层自治、治理过程中,始终将民主法治理念和要求融入其中,凝聚基层民主法治实践经验。

近年来,横坎头村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把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深化依法治村氛围,深化“党建+”基层社会治理零距离模式,推进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普法宣传教育,内化法律精神,引导和支持农民运用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红村调解工作室、村级综合信息指挥室。通过深化“道德讲堂”建设,积极推行“道德积分”制度,切实做好身边好人的关爱礼遇工作,基本形成向上向善、孝亲睦邻、守望相助、济困扶危的文明风尚。

2020年,余姚市配合全省法治乡村知行讲堂现场会,借助农村文化礼堂载体将法治元素融入基层,整合资源,通过丰富活动形式,积极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同时积极争创“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明伟村: “四驾马车”保障基层治理规范有效

余姚梨洲街道明伟村是一个六村合并而成的大村,人口众多,又因为地处城郊,面临的矛盾相对复杂。“比如有企业想来租村集体房屋,给出了不菲的租金。考虑到承租方投入较大,村两委决定将租赁期限设置为5年。但我们村例会讨论时,有村监会成员却表示反对,认为该合同年限过长,不利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后经充分讨论,该合同期限改成了3年。”明伟村第一书记张剑波向记者介绍了 “小微权力”的监管过程,而这正是村里运用党建、机制、教育、稳定“四驾马车”的成果。

以“党建马车”领头,通过召开一个会议、佩戴一枚党徽、建立一本联系卡,规范村例会时间内容,增强党员自身责任心,加强与村民的联系。实行党员联户制度,并给每位党员发放一本“党员帮扶结对联系卡”。平时,村民可向党员反映问题,由党员记录后反馈给村党委;另外,每年七一村里会组织集体性的“大走访”,全面梳理问题、处理问题。

以“机制马车”为抓手,基层治理中,涉及“钱”和“权”都是制度难点。

明伟村通过“承诺章”来保障村集体经济收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任何一笔款项,无论数额大小,都需相关经手人在票据背面签字,并盖“承诺章”,即承诺签字者本人对款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负责。

为更好地规范“小微权力”,村里印制了《明伟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操作手册》,并发放给每一位村民;每次周一例会都会邀请村监会成员列席,其负责监督村干部的各项工作、审核村内各项工程、审议村集体经济的各项支出。即使是一包茶叶、一班工钱、一个杯子,都要上报且经村监会审议。将该村的收支限定在制度的框架下,保障了政务的公开。

“此外,我们还有‘教育马车’为民普法、‘稳定马车’化解纠纷,近年来,明伟村紧紧依靠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法治化,从一个年集体经济不足10万元的困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张剑波自豪地说。

象山县:实行“一站式”服务 发展海上枫桥经验”

“村民说事”制度由象山县首创,近年来,象山的法治建设又有哪些变化?象山县聚焦海事纠纷,着力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设特色调解品牌,进一步探索形成“干群结合,坚持诉调并重,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纠纷少、秩序好”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象山县司法局副局长高素贞介绍,一是实行“一站式”服务。专门成立渔业海事调处中心,下设县渔业海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该调委会成立至今,累计受理渔业海事纠纷15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评为“全国创新管理窗口”,其做法被公安部称为“‘枫桥经验’在海上的有益探索”。

二是打造多元化解机制。以“平安渔港”创建为契机,推动渔政、海事、司法、互保“专家”进驻中心办公,建立职能部门联合调处和渔民自治调解相结合的多元纠纷调处体系。中心与各镇乡(街道)渔办、司法所建立行调对接机制,与23个渔村负责人、15个渔业服务站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与254个渔船编组长建立隐患排查和情况报告机制,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基层诉源治理新实践。

三是优化涉渔法律服务。严格实施《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办法》《乡镇小型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联合多部门共同推动《象山县渔船船员劳务合同》《渔事纠纷调解协议》《渔事海事权利义务知书》等各类规范文本的制发,切实提高涉渔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组建渔业普法讲师团、“海上老娘舅”调解团,深入渔村渔户渔船开展涉海涉渔隐患排查、法律宣传及矛盾化解。今年来,全县共调处海事渔业纠纷240件,调解成功239件,调处成功率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