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融资、被收购,未来的“英伟达们”还有新机会吗?
英伟达目前已经是AI芯片领域最具影响力与话题度的巨头。在它成为巨头的道路上,除了与其缠斗多年的AMD、英特尔等老对手外,有不少创业公司因挑战英伟达而一度备受关注。
如今英伟达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家3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而初创企业中未来的“英伟达们”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据路透社7月12日报道,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正式宣布收购了有“英国英伟达”之称的Graphcore,这是一家2016年创立的芯片公司。
Graphcore是AI技术第一波浪潮时期诞生的企业。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研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击败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引发世界轰动。当时业内已经开始流行利用GPU来做AI系统的开发,据Deppmind的一篇论文介绍,AlphaGo背后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某一个版本系统使用了1202个CPU和176个GPU。
Graphcore主要生产一种被其称作IPU(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智能处理单元)的AI芯片产品。与英伟达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类似,IPU对并行处理能力进行了特殊的优化设计,可以适应AI应用中的大规模计算需求。
2019年11月,Graphcore正式发布IPU产品,微软成为第一批用户。2020年7月,Graphcore又对外公布了其第二代IPU GC200,宣称在多个主流模型上的表现优于英伟达的A100 GPU。
随着英伟达在AI领域带火了加速计算的概念,Graphcore的IPU代表了一种新型AI加速器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Graphcore获得过不少巨头的投资,包括红杉资本、微软、戴尔和三星等,2020年公司的估值一度达到28亿美元,跻身独角兽的队列。
然而,Graphcore的商业化进程却不顺利。2022年,公司的营收仅为270万美元,相比上一年下降了46%,亏损扩大至2.046亿美元。这些财务困境导致公司在2022年开始裁员,并在2023年进一步削减员工人数,从631人减少至494人。
2023年10月,Graphcore宣布需要筹集资金以维持运营,后陆续有媒体曝光Graphcore在寻求投资无果后,也开始在资本市场寻求收购“卖身”。
根据最新的收购新闻报道,Graphcore将成为软银的全资子公司,并继续以现有名称运营。
与Graphcore被收购的命运不同,几乎在同一天,另一家号称要追赶英伟达的创业公司Groq的融资新闻受到关注。
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Groq预计将在未来两周内完成由贝莱德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22亿美元,成为该领域的新晋独角兽。公司上一次融资还是在2021年4月,当时完成了共计3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老虎基金等知名机构。
而与Graphcore相同的一点是,Groq也是在2016年诞生的第一批AI芯片创业公司。其开发的是一种新型的AI芯片——LPU(Language Processing Unit,语言处理芯片)。据官方介绍,LPU是专为大语言模型量身定制设计,相比GPU和CPU,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并提高效率,尤其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推理任务上展现出更好的性能。
Groq真正的走红是在今年年初。公司宣称LPU在推理速度上相较于英伟达的GPU具有显著优势(速度提高了10倍,而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当时社交网络称这款产品为“地表最强的推理芯片”。
但对于Groq能否真正挑战英伟达,业内有不同的声音。
AI科学家贾扬清此前通过计算数据得出结论,尽管Groq LPU速度快,但每年的用电成本与H100相比多出了10倍。此外,由于Groq LPU的内存容量较小,运行大型模型需要更多数量的LPU,这可能在实际部署中增加成本。
此外,英伟达A100、H100等多款GPU现阶段主要应用于AI大模型的训练。从算力供给的角度,训练相对于推理现在是产业界更为关心的场景。一位国内数据中心厂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建设数据中心来提升算力供给时,率先关注的仍是训练,数据中心的算力分配也是以训练为主。从能够提供大规模的稳定算力角度,英伟达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
对初创公司,英伟达多年建立的商业生态优势更是短期难以逾越的高墙。Graphcore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卢涛曾提及初创公司与巨头竞争不易:“即使我们每年100%扩张资源,大公司增加1%的资源就比我们要多,所以想在大规模的全面PK中胜出基本是不可能的。”
随着Groq拿到新融资,Graphcore被软银收购后重整旗鼓,这些初创公司都选择在英伟达的正面战场外寻找新的机会。
目前,两家公司都在寻求与云厂商合作。Groq主攻AI推理市场,重点放在云端算力。Graphcore也宣布同云厂商合作,云产品形式来提供算力,不再像英伟达一样单独生产硬件产品对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