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会「巴勒斯坦化」? 陆学者:东盟才该担心会分裂
在中国海南省宣布将自明年1月1日起拦截和搜查南海的外国船只,引起东协周边国家和美国的强烈关注,即将卸任的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万甚至警告说,如果周边国家不化解紧张局势,「南海可能演变成又一个巴勒斯坦」。对此,广西社科院研究员孙小迎在《环球时报》刊文称,作为一个关注南海局势的学者,听到这个比喻还是有些吃惊,而「海洋关系到13亿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所以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止中国对南海的和平开发。
孙小迎指出,「巴勒斯坦化」这个比喻缺乏一些历史文化基础,因为犹太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冲突根深蒂固,而在南海不存在类似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开发南海。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都从南海经过,而上世纪30年 代法国殖民者把中国渔民从南沙9个小岛上赶走。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放弃过对南海相关海域的主权。因此,中国显然不是像以色列那样将国家「楔进」别人的领土,尽管犹太民族历经了漂泊的苦难。
孙小迎表示,其次是如今南海争端虽已成为焦点,但多年来这里的局势相对平静,很少出现擦枪走火的失控局面,这跟中国的克制很有关系。一些东南亚国家原本想把美国拉进来平衡中国,但对南海「巴勒斯坦化」的担忧,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美国的不可把握感,这其实是对外力介入南海事务一种本能的担忧。试问,谁有可能在南海燃起战火呢?主张和平的中国一定不会,那么南海怎么至于走到「巴勒斯坦化」这一步呢?插手、挑拨南海事务的域外大国如日本、美国等也要反省。
孙小迎还表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止中国对南海的和平开发,因为翻开地图册很容易看到,日本向东没有任何阻拦,菲律宾向东也没有任何阻拦,相比之下,中国13亿人民的海洋发展空间是「比较窘迫」;同样,日本的小笠原诸岛包括南鸟岛离日本本土非常遥远,法国的海外岛屿跨过180个经度,唯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向东出海要经过层层岛链,而海洋关系到13亿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现在个别国家联合域外大国炒作南海争端,这对中国难道不是一种挑衅吗?面对这种挑衅,中国不应该做出一些回应吗?文中最后还提出警告,东南亚的民族性格温和。在古代,当西方的舰队尚未踏入东南亚的时候,它们跟中国的关系都相当友好。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东盟国家真正愿意看到一个动荡的南海。当然,不论出现何种争端,中国也不会让无关的国家付出代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无条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展现大国的责任。而如今由于少数国家挑起与中国的南海争端,东盟的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阻力,那么东盟的分裂还是有可能的,也许「这些才是东盟最值得忧虑和应该自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