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政院编5000万支持下水道清淤 配合都市治水建设计划防洪

▲行政院会记者会。(图/记者陈家祥摄)

记者郭运兴/台北报导

行政院今(22日)召开行政院院会,由内政部进行「系统性治水-韧性城市的雨水下水道」报告。内政部长刘世芳表示,内政部透过「都市总合治水」及「智慧预警减灾」策略,强化防洪韧性。而下水道为主要防洪排水设施,降低淹水风险,截至去年,全国雨水下水道建设总长逾5767公里;行政院更将编列5000万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办理凯米台风灾后,雨水下水道疏濬清淤工作,内政部也会就受损设施灾复建及下水道系统改善等,给予必要协助。

刘世芳表示,台湾目前面临气候变迁挑战,随着高度都市化发展,降雨迳流大增,因此,为降低致灾性降雨之冲击,内政部近年来持续透过,都市总合治水与水资源供需等调配策略,推动水患治理、干旱及高温冲击与生态系统的城乡地区调适计划。

刘世芳表示,计划也同时结合雨水下水道系统改善、都市雨水调节池,都市地区入出流管制、雨水流出抑制设施及智慧科技防灾监测管理等方式,创造低冲击及具韧性的都市水环境,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刘世芳指出,雨水下水道系统为都市主要防洪排水设施,有助于雨水分流及排放至河川内,降低市区淹水风险,截至去年底全国雨水下水道建设总长逾5767公里;另因应气候变迁影响,中央与地方持续推动防洪设施改善、定期维护下水道、抽水站及滞洪池,确保防洪功能正常及落实风险管理,同时盘点都市可运用的滞洪、入渗、贮留、阻洪等资源以分担排水系统负荷,采取采取工程及非工程的都市治水减灾策略,打造具防灾、韧性的海绵城市。

刘世芳再指,内政部自95年起推动「易淹水地区水患治理计划」、「流域综合治理计划」及「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水与安全-县市管河川及区域排水整体改善计划」等治水计划,截至目前为止中央挹注地方政府约338.76亿元,完成全国新建雨水下水道近550公里及清淤达625公里、新建及更新抽水站69座,还有滞洪池26座等成果,尚在建设中的滞洪池有5座,预计明年底可全数完工。

▼「系统性治水-韧性城市的雨水下水道」懒人包。(图/内政部提供,点图放大)

刘世芳提到,以本次凯米台风为例,说明彰化县员林市「龙灯公园滞洪池」在前瞻经费支持下,完成总体滞洪容量约4.7万立方公尺,相当19座标准泳池容量,在强台袭台期间实质发挥防汛功能,解决在地莒光路、员基医院周边一带过往因地势低洼易淹水情形;惟凯米台风夹带雨势惊人,超出南台湾部分县市设施防洪、排水标准上限,仍出现溢淹及民众家园受灾之情事。

刘世芳强调,行政院将编列5000万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办理凯米台风灾后雨水下水道疏濬清淤工作,以确保排水系统功能正常运作,防范瞬间强降雨造成积淹水,内政部也会就受损设施灾后复建及下水道系统改善等给予地方政府必要协助。

▼「系统性治水-韧性城市的雨水下水道」懒人包。(图/内政部提供,点图放大)

刘世芳总结,在极端气候日益频繁的今天,为减缓灾害性短延时强降雨等易致灾型降雨对都市之冲击,自111年起透过「都市总合治水建设计划」之执行,在强化防洪韧性的概念下,透过都市地区的公园等空间,进行滞洪空间整体性规划,不仅可发挥滞洪及排水措施,同时兼具景观、生态、休憩机能等多样功能,还可提供民众适合休闲游憩的乐活空间。

另外,在预警减灾概念下持续精进防洪防灾预警监测系统建置,除现行已完成的1403站雨水下水道水位监测站外,预计至115年底前可再完成517站,配合网路灾情通报系统,能有效掌握防汛重要资讯,有助于即时研拟防灾因应对策,以达成流域整体治理与提升都市防灾防洪韧性之目标。

▼「系统性治水-韧性城市的雨水下水道」懒人包。(图/内政部提供,点图放大)

▼内政部长刘世芳。(图/记者屠惠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