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登強震啟示:北市老宅密度六都之冠 遇震「這原因」可能使災情慘重?
连建筑抗震技术享誉国际的日本,在这次能登半岛的规模7.6强震中,危老建筑也难逃大规模损坏。美联社
当老宅遇上强震,恐如骨牌般轰然倒塌,就连建筑抗震技术享誉国际的日本,在这次能登半岛的规模7.6强震中,危老建筑也难逃大规模损坏。换作台北,老宅密集度高、外加地下水潜藏的「液化」危机,情景其实极度相似,破坏程度恐难以想像。
日本新年惨遭强震冲击,至今一周过去,死亡数字已飙破200,仍有100人失踪,而流离失所、暂居避难所的灾民,超过2.6万名。《京都新闻》报导,受到暴雪与道路毁损影响,石川县有至少3100人与外界隔绝,集中在重灾区珠洲市、轮岛市,当地的供水、供电,也尚未恢复稳定。
截至1月8日,石川县政府统计,超过1300栋建筑于震灾中毁损,包括深受旅客喜爱的轮岛朝市,千年历史的木造建筑,因强震与火灾大幅毁损。
石川县灾害对策本部会议。取自Youtube@Ishikawa Pref
日本抗震建筑标准独步全球
当外媒对日本防震建筑盛赞有嘉,避免更严重的破坏,日本国内依旧深刻检讨,指出石川县珠洲市、轮岛市当地老宅,未符合最新的抗震标准,尤其当地人口高龄化、较偏远地区,建筑的抗震翻修并不完善。
日本是全球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国家之一,因此建筑的抗震规范,可为领先全球。《国家地理》杂志报导,早在1923年,经历规模7.9的关东大地震,14万人死亡、东京几乎夷为平地的惨痛教训后,日本政府首度引入建筑防震条例。1981年通过《建筑标准法修正案》,规定建筑抗震条件应高过震度6、7,建筑应仅轻微损坏,仍可正常使用,若遭受强度更高的地震,楼房也不至于倒塌。
这项修正案成为分水岭,1981年6月前兴建的建筑被称为「旧抗震」(旧耐震),其后兴建为「新抗震」(新耐震)。另外,为加强木造房屋抗震能力的规范,2000年再度更新修正法案。
危老建筑密度高,「液化」再扩大灾情
只不过,这次重灾区珠洲市,截至2018年数据,该市约6000栋建筑中,仅51%符合「新抗震」标准,至于轮岛市,截至2022年,仅46%符合。《每日新闻》报导,若放大至全日本,符合新抗震标准的房屋占比达87%,凸显珠洲市的危老建筑密度相当高。
不仅如此,当地楼房多属木造建筑,本就脆弱,「日本抗震诊断协会」调查指出,木屋即便符合1981年新抗震标准,若未更新至2000年的修正标准,一旦遭受震度6地震,倒塌风险仍高达八成。
再加上,当地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比,为石川县最高(51.7%),且空屋率高达两成,在在都让翻修至最新抗震标准,难上加难。考虑到2020年12月开始,能登地区持续爆发地震,2022、2023年皆发生震度6左右地震,早已削弱建筑的抗震条件,居民无力维修之下,危老建筑更加脆弱。
雪上加霜的是,能登半岛是知名的温泉乡,地下水丰沛,若受到强震侵袭,恐引发「液化现象」,导致地面陷落、房屋倾斜,灾情扩大之外,更不利后续救灾。
东京大学专研抗震工程教授楠木浩一赴灾区考察后,向《读卖新闻》表示,多数老旧木屋都受到破坏,重则整栋崩塌,轻则底层毁损,当地更发现混浊泥水,溢出地表的液化迹象,「强震加上糟糕的地面环境,造成惨重的破坏。」
台北老宅密集度六都夺冠,强震来倒一片?
反思台湾状况,若强度差不多的地震袭击台北,六都之中老宅密度最高的地区,老旧房屋恐倒塌一片。
内政部2023年第三季统计资料,全台屋龄超过30年的老宅超过483万,占总数52.8%,平均屋龄33年。六都之中,台北市以密度72%夺冠,新北以近83万户,拿下总额排名第一。双北老宅加起来,总数达148万余宅,占全台三成。至于屋龄50年以上的危老建筑,台北市有14.6万宅,新北也有12.6万宅。
1999年的921大地震后,政府已修法调高建物的抗震标准,要求耐震系数达0.24G,约等同承受5级强震。虽说与日本1981年新抗震标准仍有落差,但已相对安全。然而,在此之前兴建、屋龄30年以上的老宅,建筑抗震法规并不完善。尤其,台北位处盆地、地下水含量高,一旦爆发强震,恐出现与能登半岛地震相同的「液化」现象,导致灾情更加惨重。
「地震不会伤人,房屋才会。」虽说地震恐引发虑山崩、海啸、土石流,但这句话依旧精准描述,地震时绝大多数死伤的原因,往往是倒塌的房屋。因此,日本政府积极修改建物抗震标准,避免住家成为夺走居民生命的凶手,而同样位处地震带的台湾,翻修老宅、提高抗震标准,恐已刻不容缓。
(本文出自2024.01.11《远见》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