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荒與慌/企業有三憂 最怕瞬間跳電惹禍

台湾缺不缺电,始终是一个挑动企业敏感神经的议题,在没有回头路的能源转型旅程中,国内企业正直面生产用电够不够,绿电合不合理,碳费公不公平等三座压力大山。记者刘学圣/摄影

谈到去年的303大停电,一家南台湾化学大厂主管还是心有余悸说,「当时整个大高雄几乎陷入停电,我们虽然有自备燃煤发电,但这叫杯水车薪,生产要用的电,还是得靠台电;眼巴巴等复电不打紧,最怕就是厂区内一堆化学品,一不小心『爆』了,会很难收拾!」

该主管说,业者也明白,这几年台湾的装置容量都保持在50GW,最高用电量不过40GW,「理论上」不缺电,最怕就是瞬间供需有缺口,尤其政府说两年后燃气占比要达50%,现在政府努力盖燃气机组、接收站,别忘了,政府公共建设常迟到,万一到时气没接上来,该怎么办?

电力是企业重要生产要素,没有电,工厂就无法运作,近年积极参与台电电力交易平台的安瑟乐威执行长郑智文观察,眼下有不少企业努力自建电厂、做储能,与做不断电系统,「现在电网最大挑战是再生能源比重高,它有间歇性,也受限土地面积;还有一个变数是气候变迁,以前大家很难想像香港、内华达州会淹水,现在极端气候发生了,这对电力业者来说,是很大挑战。」

今年7月21日周五晚间,中油台中接收站(二接)因厂区内安全仪控系统故障,导致台电大潭电厂电力减发、民营海湖电厂解联,所幸台电极力调度,让全台「闪过」大停电危机。当晚,郑智文也收到了电力调度动员令,他说,在大燃气时代,油气水要互相支援,一个小地方出问题就会波及整个系统,台湾更要严防天然气储存不够或没办法运送,这真的是比较大的风险!

2022年全国电力消费占比 图/经济日报提供

严防天然气储运风险

同样在7月,长春集团、奇美实业与台聚,这三家老字号石化与化工业者,合组一家绿电团购公司,名叫「化盟」,取意「石化同盟」。化盟再生能源总经理、长春环安卫部经理赵焕章说,之前长春为了买绿电,初步盘算要买50MW,结果因为量太少,被风电业者委婉拒绝,现在三家企业团结力量大,初步算出要买的团购量是200MW,「这段期间有很多风电业者前来报价,也有其他同业想要『加1』。」

赵焕章观察,国内现在急着买绿电的,除了是备受国际品牌催促要用绿电的供应链者,在石化产业中,因为很多都是用电大户,政府这几年要求用电大户要自备10%的再生能源,「10%的要求,现在看起来不是太为难,但是很多同业『未雨绸缪』,认为未来政策要求一定会提高,所以现在就得布建一条绿电之路。」

赵焕章说,长春估算自己一年需要的绿电,差不多是2亿度,如果把最近这些前来探听的业者算进来,「以他们现在ESG报告揭露的用电量『抓』个十分之一,又是好几亿度的电」。不过,他认为,买绿电虽然急,但是不能躁进,毕竟要买的量这么多,跟风电业者一签约就是20年,「这个决策压力很大,老板一定会来问我,有没有买到合理价?大家都是用几块钱买的?」

排碳大户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占比 图/经济日报提供

盼催生绿电实价登录

他认为,现在的绿电价格不够透明,既然很多人买房子都会上实价登录网站比价,法规也要求买卖方要做售价揭露,如果政府可以推出「绿电版」的实价登录,相信会对企业决策有帮助,「有了透明的价格,大家不用担心买贵,交易量自然会上来!」

最近,另一个让全台用电大户揪心的事,还有环境部宣布明年初开征碳费、2025年要实际收费,未来费率还将渐进式调高。尽管目前费率尚未公布,不过,不少业者估算时,都还是以先前环境部委外调查建议的每吨10美元,预估未来碳费。

一家近期参加环境部说明会的用电大户说,其实过去几年的减碳支出,早就超越未来一年可能要缴的碳费,每家公司耐受度不同,环境部打算针对不同行业的既定排放量,算一个开征前三年的排放平均值做基准量。有的人就抱怨,为什么这个行业减碳要求这么高,那个行业低;还有这三年刚好笼罩在不正常的新冠疫情期间,有人生意突然大好,有人大坏,这样的基准客观吗?

的确,一碗水很难端平,尤其此刻正处能源转型关键期,不论传统电价,还是绿电价格,都与碳费环环相扣,深刻影响企业行为。

2023年台电自发与购入电力发电成本 图/经济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