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大陆电荒的能源转型启示
社评
大陆电荒日益严重,自5月开始陆续限电,到9月中下旬全面爆发,多省实施限电措施,企业进入限电停工状态,东北地区居民生活用电一度受到影响,背后涉及能源转型、国际油煤价格上涨及政府治理等因素,非常复杂。
这次电荒究其成因,主要是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因而出现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受全球用电量激增、多国量化宽松政策、国际电煤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陆煤价高涨,燃煤发电厂亏损严重,加之煤炭进口量下降等因素,使大陆煤电产能供给不足。
建立弹性电价机制
大陆近几年虽然力推新能源发展,但现阶段新能源还难以弥补总体能源供给缺口,能源转型期青黄不接也是出现电荒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大陆中央「双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和「能耗双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要求下,一些地方政府临近年度考核开始层层加码、突击限电,人为加剧电荒乱象。
电荒凸显大陆能源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未来「双碳」目标伴随需求侧用电量提高,大陆电力系统负荷势必增大,若缺乏有效措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缺电现象将频繁出现。为此必须未雨绸缪,但改革和转型过程应当循序渐进。
其一,开源与节流并进。首先应改善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可透过合作进一步实现全球和区域能源互通。大陆国家发改委已经表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煤炭的产量供应,同时适度增加煤炭进口。大陆的用电大省与发电大省并不完全重合,需要中央与地方层面更好地统筹能源配置,疏解供需矛盾。此次相关部门对供电量、用电量及煤炭价格、煤炭供应预测有极大误差,未来还需完善电力资源的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
此外,官方也鼓励企业技术升级、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并倡导环保理念,多使用绿能。北京近日发布《关于全市节能节电的倡议书》,倡议全市行政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及广大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方式和用电习惯。同时,北京市暂停灯光秀,减少夜间景观照明时间。
在资讯时代,可充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电力需求侧的调节能力。大陆电价相比发达国家便宜很多,这在无形中给高耗能企业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也降低了发电企业的积极性。未来应推广更加合理的弹性电价机制,使电价在优化市场供需平衡中发挥更大作用。
考验政府治理能力
其二,平衡环保与能源转型的关系。大陆目前主要的电力生产还是煤炭发电,面对煤价高涨,大型燃煤发电企业自然失去了积极性。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虽然发展迅速,但暂时还难担当重任。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绿能,保证绿能发电能力的高效率接入电网使用,增强储能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化石能源发电的充足运行和备用容量。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一旦风、光、水电供电量不足,传统能源和储能能够迅速调节,及时保证供电。
用电量增长是长期趋势,增量部分完全依靠绿能来满足并不现实。大陆部分地区过度依靠绿能,抑制化石能源发展,加上对突发状况预警准备不足,将平添用电安全的隐患。在新旧能源转换过渡期依然要倚仗多样性供应,多轨并进。
大陆「能耗双控」政策开始于2007年,目的是节约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经济向绿色和高品质方向转型。这一目标当然没错,但各级政府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步伐应当稳健、有序,兼顾长期目标与中短期需求。
但一些地方政府对绿色低碳转型缺乏长期性规画,倾向追逐短期效益。为达成能耗指标,不惜采取断电「一刀切」的做法,「运动式」节能减碳既影响市场运作,也对社会情绪造成影响。北京须对症下药,以「软着陆」方式减缓能源转型的市场震荡。
大陆的电荒、欧洲的天然气荒等能源问题给全球敲响了警钟。能源体系改革是相关科研的考验,也是各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