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i人”还是“e人”?跳出“i”和“e”的限定

伴随着MBTI人格测试的大火,很多人都给自己贴上了“i”人或“e”人的标签。MBTI人格测试虽有心理学依据在身,但我们仍需科学、理性地看待。青少年时期是发展的时期,多变的看法和灵活的思维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青少年们也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性格,跳出限定,突破限制,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自身的无限可能。

案例

初一的小夏参加了一个小学同学的生日会,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原来,小夏的同学请了20多个好朋友,多数是“e”人、“社牛”,他们玩得都很嗨,而她是个“i”人,和其他人也不熟悉,只能各玩各的,感觉尴尬和无聊。她决定以后再也不参加这样的聚会了,但内心又有些羡慕“e”人,一度纠结要不要改变自己。

在社会上,人们似乎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倾型人格缺少足够的认可和包容,因此,有些拥有内倾型人格的人会受到社会期望影响,希望自己能更加外向,更擅长社交。

实际上,内倾型人格和外倾型人格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性格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我们不必给自己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或对他人形成不必要的偏见。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可以通过探索和努力,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性格,成为更完整、更成熟的人。

是人格测试 不是人格定论

“i”人和“e”人是基于MBTI人格测试的分类。

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缩写。“i”代表Introversion(内倾型),“e”则代表Extroversion(外倾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向和外向。

严格地说,MBTI人格测试中的人格指标包含4个维度:除了“i”和“e”,还有感觉(Sensing,S)/直觉(Intuition,N),思考(Thinking,T)/情感(Feeling,F),判断(Judging,J)/感知(Perceiving,P)。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但这不是绝对化的。毕竟,MBTI人格测试采用的是二选一模式,不仅信度、效度较低,还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行将人们的性格分类。

许多心理学专家也认为MBTI人格测试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它并不能完整地覆盖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性格可能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也许会在某些场合展现出内向的特质,在另一些场合展现出外向的特质。

撕掉标签 打破限制

如果根据一个测试结果就给自己贴上标签,这实际上是自我设限,会使自己拥有的潜在能力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体长的100倍以上;接着又在跳蚤上方罩了一个透明玻璃罩,跳蚤在跳起时碰到了玻璃罩,无法跳出。

在反复多次实验后,跳蚤不断改变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之后,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跳起高度。当玻璃罩的高度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起了。

最后,即便科学家把玻璃罩移走,跳蚤也无法跳起来了。实验中,跳蚤的这种行为就叫“自我设限”。

从上文“跳蚤效应”中可知,如果一个人认定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对自己形成不合理的信念和偏见,在遇到难事时,会成为他逃避退缩的理由,极大地限制个人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改变来转换这种不合理信念和偏见:

把“我就是这样的人”改成“这是以前的我”

把“我不行”改为“我可以试一试”

把“我没办法”改成“我努力想想办法”

把“我怎样怎样”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

把“虽然我想……但是我怕……”改为“虽然我怕……但是我想……”

理想性格“养成记”

我们要有成长型思维,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和成长的潜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来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博士本杰明·哈迪在《性格修正》一书中提到:性格的真相是,性格可以、应该也确实会改变。目标塑造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塑造行动,行动会塑造你现在和未来的性格。

我们要展望和规划未来,诚实地问问自己:到底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使命、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是否契合自己最终要做成的事情?哪些事情是未来的自己不会去做的?如果不做这些事情,能否为自己真正的愿望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我们还要挑战自我,勇敢跳出眼前的舒适区,去接触不同的人,尝试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经历。例如,内向的人可以多尝试在公共场合发言,或参与团队项目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外向的人可以尝试独处。

我们往往因为害怕被评价、失败而不敢尝试新的领域或活动。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与尝试,能让我们发现新的自我,拓展自己的视野与认知,使自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适应性。

实现内心自洽

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要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觉察自己是否达到了自洽的状态,是否认可和悦纳当下的自己,是否通过改变获得了满足感和幸福感。

案例中的小夏就陷入了一种纠结矛盾的状态中。我们可以追求更完善的性格,但并不意味着强迫自己改变原有的性格特征。

每种性格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保持现实和合理的期望。如果改变造成了新的自我否定和内疚情绪,增加了内心的冲突,那么,我们就要重新思考自身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让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达到和谐状态。

无论我们是“i”人还是“e”人,都应该在追求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秉持真实和尊重自己的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性格特征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努力、时间和耐心。从接受和珍视自己的独特优势性格开始,慢慢进行调整和改变,不过分固守某一种性格模式,也不过分追求外界的认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及生活需要。

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里,我们不应该被任何标签所限定,而应该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让我们跳出“i”与“e”的限定,用更加开放、包容、真实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撰文 | 赵秀娟

责任编辑 | 王佳璇、赵青云

运营编辑 | 赵青云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

现订购2024年

限时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