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鸦片战争中打败我们的不是洋枪洋炮,是骑兵与刺刀
提起鸦片战争与火烧圆明园,大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第2次鸦片战争时满蒙骑兵挥舞马刀迎着英法联军炮火冲锋的悲壮画面,也都将战败归因于“落后才会挨打”……
这些不过是影视与演绎中的历史,实际上,清帝国与英法联军最关键的通州八里桥决战打败僧格林沁的并不是洋枪洋炮,英法联军是骑兵对骑兵、刺刀对刺刀硬碰硬地击败了帝国最精锐的满蒙骑兵,而且,在最后中国都有翻盘的机会,只是被错过了,最终才导致彻底战败并被烧了圆明园……
回眸1860年第2次鸦片战争中最关键的八里桥决战——
当时中国人口已突破了4亿,打败如此大一个帝国18000人够吗?英法两国在战前进行果认真评估,评估地结果是:8000人负责进攻,1万人作为预备队足够了。依据是:1840年第1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远征军19000人,满清投入的八旗和绿营兵超过20万,但两年战争下来英军仅受伤451人,阵亡69人……厦门战役、定海战役等英军甚至是零伤亡。
18年后英法联军使用的武器早已更新换代,不仅装备着带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还装备有刚刚发明的线膛枪和线膛炮,战斗力早已远非昔比。而且两国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大多人经历了刚刚结束不久的克里米亚战争,统帅也都是从未一败的名将,英国是格兰特,法国将军是蒙托邦,两人都曾在一系列的海外征战中所向披靡……
英法联军攻击部队为8000人,其中炮兵2000人,骑兵1500人,此外还有70个医疗小分队,这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专业的野战医疗的战士,从该方面就能够看出英法联军完全属于当时的现代化部队,这也是他们信心爆棚的原因。
满清动员的大军超过30万人,特别是在八里桥这场关乎帝国命运的决战中精锐尽出,6万大军中3万是精锐骑兵,其中7000人是来自察哈尔的蒙古铁骑,统帅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英法联军攻破大沽口占领天津后浩浩荡荡向京城杀来,僧格林沁早就想和对方进行一次硬度的对决,大家光明正大地较量较量,看看究竟谁是王者谁是青铜……
英法联军答应了中方的要求,双方将战场选在了八里桥。八里桥距通州老城八里路,距北京仅32里,是拱卫京师的战略要地,清军已经无路可退,这场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大决战前,双方曾有过一次小规模交火,英法联军推进到张家湾时被僧格林沁列阵狙击,蒙古骑兵输出箭雨后开始冲锋,冲到阵前时联军发射了康格列火箭。大火着起来后蒙古马胆怯失惊纷纷冲回了自家阵营,僧格林沁只得停战……由于损失不大,彪悍的蒙古亲王悻悻不已,希望与英法联军进行一次真正的较量,用胜利祭奠先祖的荣光。
有不少学者质疑僧格林沁的战术有问题,称明知道西方枪炮威力巨大,完全不应该在旷野中与联军野战……
可如果你站在僧格林沁的角度就不会这么看问题——骑兵只有野战中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这也是唯一能够冲破敌阵并摧毁对方的办法,除此之外,清军手里还有什么?无论怎样排兵列阵火枪都可以把弓箭打成筛子?
最关键的这是一场决战,关乎帝国尊严,必须通过堂堂正正地战斗捍卫荣誉,哪怕是全部战死都不能靠偷奸耍滑取胜,其他选项都不在考虑之内。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换作我们也同样,很多时候即便明知道结果不也要义无反顾的战斗吗?这场战争对中国如此,对于注重骑士荣誉的英法联军也是同样……
最后的决战
1860年9月21日凌晨4点,英法联军开始向八里桥推进,5:30时到达了僧格林沁预设的战场。
当时英法联军各4000人,法军在前,英军在后。
按照蒙古军队传统战术,僧格林沁首先放出轻骑兵突袭,浓雾中竟然冲到了据法军数十米的距离,蒙古骑兵用轻箭射击,法军开枪还击……见无法扰乱敌方阵型蒙古轻骑选择了后撤,由于浓雾太大,双方的盲射都没有给对方造成多大损失。
法国先遣队指挥官克里纳将军立即意识到了部署靠前的危险,一方面有序后撤,另一方面让传令兵紧急通知后面的部队结阵迎敌。
法军主帅蒙托邦下令构筑防御工事,法军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空心方阵,也就是炮兵在中间,枪步兵和枪骑兵围成一圈结出方阵的阵型……每道人墙三排列阵,这样可以轮番装弹射击保持火力的连续性……在火力弱于自己的对手前,这样列阵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火器威力。
法军一边列阵一边通知英军上前接应,护卫自己左侧列阵。
时间不长,清军中军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就冲了过来,重弓骑兵正面突击,轻弓骑兵左翼包抄……
英军在接到法军召唤后快速行军,先锋骑兵与左翼包抄的蒙古骑兵迎头相撞,双方骑兵对骑兵展开了厮杀……
英国骑兵是由骁勇善战的锡克族战士组成,这些脑袋上裹布的锡克勇士在世界上大名鼎鼎,搏杀中蒙古轻骑兵遭到了全歼。
但僧格林沁也判断出了这里就是联军结合部,于是,蒙古大军集中兵力向这里发起了猛攻,试图分割战场……
但当蒙骑主力冲到对方阵地时联军的骑兵也倾巢而出,联军骑兵是由最精锐的勇士组成,欧洲马体格强悍,爆发力和冲击力极强,矮小的蒙古马根本不是对手。
当联军骑兵发起冲锋后,蒙骑试图分散开来,采用祖先的游射战术避免与敌人近身搏斗,成吉思汗就曾用这个战术征服了世界,但几百年后这个战术显然已经落后了……
由欧洲大洋马组成的联军骑兵洪流般瞬间就冲到了还未来及分散的蒙古骑兵前,武器与战术的落后导致精锐的蒙骑纷纷落马,瞬间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震惊中的僧格林沁还未从慌乱中清醒过来法军的炮兵就开火了,与此同时,英军的阿姆斯特朗重炮队也展开了猛烈射击,清军的炮兵阵地被炸成一片火海,毫无还手之力……
但清军中军残余骑兵依然迎着炮火展开了第3次冲锋,也就是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场景,只可惜撕开英法联军结合部的愿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前赴后继的勇士们尸横遍野……
下面场景是电影中没有的,击溃蒙古骑兵后联军骑兵在辽阔的战场上四处追杀溃散的蒙古散骑……
战斗过程中联军炮火精准,清军布置在八里桥的炮兵根本无法抗衡,炮兵也形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清军左翼统兵将军盛宝在法军第1轮炮击中被炸伤,带领本部人马匆匆后撤 ……见盛宝撤退,右翼兵团瑞麟部也选择了溃逃,在这其中有数百勇士选择了战斗,最终全部战死……
见清军全面溃败,本次战役中最震撼的一幕出现了,法军在一声命令中集体换上了刺刀,全线扑向八里桥……法军的刺刀是世界上最长的,与枪长度差不多,拼刺刀能力也是欧洲第一,当时欧洲天下无敌,在欧洲第一,当然也是世界第一。
坚守在八里桥的蒙古兵和八旗步兵眼也红了,轮起大刀与长矛就迎了上来,双方展开了血腥的白刃战……但在绝对的实力前仅有意志和勇气是不够的,坚守的将士全部被法军刺死,法军却无一人倒下。
僧格林沁见就连自己的卫队也全体阵亡,不由得失声痛哭,而英军的骑兵此时已杀到了他的侧后,僧格林沁被部下抱着推着离开了战场……
到中午时联军陆续攻占了清军各个大营,营帐里还摆着没有动过的早餐。下午3点时战役结束,大地上躺着上万具满蒙将士的尸体……
英法联军整顿人马,仅阵亡12人,受伤39人……
但就在这时,联军发现了自己已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中,耗光了全部弹药……此时,盛宝或瑞麟部如果敢于发起攻击,完全能够击败甚至全歼英法联军,因为清军也有火枪队与炮兵,中国明朝的神机营是世界上第1支火器部队……
只可惜清军其他部队被吓破了胆,眼睁睁瞅着英法联军在两个星期后弹药到位,随后又向北京进发并从安定门攻入北京,最后烧了圆明园。
法国将军蒙托邦回国后,被拿破仑三世嘉奖时引起了一场嘲笑,其他法国将军和大臣一致认为这场战争赢得太容易了,联军才死了12个人就封蒙托邦为“八里桥伯爵”,而且每年享受五万法郎俸禄明显的奖大于功了。
这些故事后来出现在了很多文学作品里,真相是在这场决战中僧王不仅战斗了,而且中路清军非常悲壮!这一事实也被英法联军参战将士肯定,并认为尽管清军输了,甚至是惨败,但配得上“勇士”称谓……
清军的输,是输在了对世界发展没有一个清醒认知,闭门造车,战术理念陈旧,这些致命性错误在先进的文明面前构成了断崖式差距,最终迎来毁灭性结果,与186个西班牙士兵就灭掉了1000万人的印加帝国同出一辙……
洪钟当当,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罢,最怕的就是拒绝世界,拒绝文明,拒绝进步,很多的时候抬头看路比低头拉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