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失智比老年人更嚴重 「知覺統合治療」扶家人一把

老化不一定会失智,但相对地随着年纪增长,罹患失智的机率也会增加;失智也不是老年的专利,身强体壮的中壮年族群也有可能被失智给盯上。

《熟年志2019年5月号(NO.86)》 图/熟年志提供

年轻型失智者意指65岁以前确诊的失智者,目前推估台湾约有1.2万的年轻型失智者。

不同于老年型失智,他们认知能力退化速度可能更快,但身体状况仍佳,需要不一样的照顾方法——知觉统合治疗或可为年轻型失智者开另一扇窗。

为了提供更适合年轻型失智者(指65岁以下确诊失智者)的照顾,台湾失智症协会在专为照顾年轻型失智者设立的Young记忆会馆,开设了知觉统合治疗课程,由于看见了知觉统合治疗对年轻型失智者的效果,许多非居住台北市的家属仍然坚持并期待每个星期到Young记忆会馆来上课。

根据2018年国际失智症协会(ADI)资料推估,2018年全球新增1千万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人口已有5千万人,推估到了2050年全球失智人数将高达1亿5千2百万人。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估计花费在失智症的照护成本为1兆美元,到2030年将倍增到2兆美元。

目前,台湾失智人口推估已经超过27万人,预估未来每年将以平均1万人的速度增加。除了一般熟知的老年失智,台湾年轻型失智者也在逐年增加。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赖德仁便指出,依人口盛行率推估目前台湾年轻型失智者超过1.2万人,乍看之下,数目似乎不多,但是年轻型失智者发病、确诊之时,正值中壮年,多数仍在职场,且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一旦确诊,影响所及更甚于老年失智。

行为异常、自我中心 年轻失智者需求与老年不同

年轻型失智表现症状多元,在老年型失智常见的症状,像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在年轻型失智症患者身上一样会有,但更多的是可能出现行为异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而出现诸多不适当的脱序行为;除此,年轻型失智症在个性、情绪、语言、沟通、辨识面孔能力上的改变,也明显较老年型失智更严重。因为年轻型失智照顾需求不同于老年型失智,就目前既有的日照中心等机构,仍以老年失智照顾为主,不完全适用于年轻型失智者。

由于年轻型失智者照顾不同于老年型失智,台湾失智症协会2年前在震旦传善奖赞助下,设立了全台首创的Young记忆会馆,提供专属年轻型失智者的服务,两年来Young记忆会馆咨询与收案数每年都有大幅成长,但很明显全台年轻型失智者服务量能还是极为不足。

年轻型失智者意指65岁以前确诊的失智者,目前推估台湾约有1.2万的年轻型失智者。 图/unsplash

知觉统合治疗 稳定情绪、找回自理能力

台北市职能治疗师公会职能治疗师沈明德表示,Young记忆会馆开设知觉统合课程实在是一大创举。因为年轻型失智者进入中重度期后可能无法融入一般生活,或听不懂指令,但因为活动量大,可能无法与一般高龄失智者一起活动,所以像这样的个案很难适应一般日照中心的生活。因此他们一直思考,已经进入中重度的年轻型失智者,如何参与活动,于是想到用于儿童的知觉统合治疗。

沈明德进一步指出,所谓的知觉统合治疗是透过视、嗅、味、听、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等7种感觉刺激,并特别着重前庭觉及本体觉的刺激,来引发失智者在正常、无压力的环境中,达到放松,甚至正向的行为变化,帮助失智者稳定情绪,可改善失智者步态、肢体协调及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年轻型失智者的生活品质。且透过陪同上课过程,家属同时也学习到照顾技巧,照顾品质也获得提升。

所谓的知觉统合治疗是透过视、嗅、味、听、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等7种感觉刺激,并特别着重前庭觉及本体觉的刺激。 图/赖丽秋 摄影

沈明德指出,中重度年轻型失智者往往一开始听不懂指令,不过在职能治疗师引导下,许多失智者开始可以在团体中一起跑、一起跳、用弹力绳舞动肢体,帮助失智者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及无意义行为。因此,他们发现到团体中有些重度失智者,上完课程后的步态、肢体协调都获得改善,增进他们自行穿脱衣物、从坐到站等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生活品质。

年轻型失智者一旦发病,疾病进程和退化速度比老年型失智症更快,但因其正处于身强体壮的年纪,体力比年长者更好,行为脱序的问题更严重、发作更频繁,因此常让家人在照顾上疲于奔命,承担的压力相对更大,亟需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退化比老年失智快 年轻失智者亟需了解陪伴

年轻型失智者家属张镇华便表示,太太罹患失智症9年,已经进入重度失智阶段,生活自理能力愈来愈低,现在梳洗、换衣、进食等都需要人帮忙,说话能力也逐渐丧失,只能用简单字语、微笑或皱眉头来跟外界互动。张镇华分享,还好妻子参加了知觉统合治疗,得以减缓身心退化,甚至有时还可以在有人搀扶下慢慢走一小段路,真的让家人非常感动。

陈锦姬的先生在47岁确诊失智,至今9年已走到重度末期;但是陈锦姬还是不放弃希望,坚持每周远从基隆到台北Young记忆会馆上课,因为透过知觉统合治疗,先生还能保有一些站立能力,就是这样的维持给了他们勇气继续努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不过,沈明德也指出,服务年轻型失智者的职能治疗师,对于失智者的观察与了解非常重要,如此才可以因应不同个案需求给予引导与协助。他举例,有一个案容易躁动也不易安抚,需要看牙医时就是个大工程,后来他们发现,当个案躁动时,只要将其双眼盖住,就会安静下来,个案得以顺利看牙医。这是因为职能治疗师平时对于病人的观察细微,才得以发现。这也显示针对年轻型失智者提供知觉统合治疗的职能治疗师,培养起来实在不容易。

Young记忆会馆成立两年来已经服务了110多个家庭,个案来自基隆、桃园、新竹、台中、高雄、台南、花莲等地。而根据失智症协会提供的失智症关怀专线统计,107年共有173笔来电是询问年轻型失智者服务的相关问题,且来电者身分除家属、医疗照护等专业人员外,也有约5%是来自失智者本人,可见年轻型失智者服务需求的急迫性。

Young记忆会馆目前为年轻型失智者家庭量身打造多元服务,每周一到周五有知觉统合团体治疗、上下肢肌力训练、戏剧治疗、音乐体验活动、家属支持团体与咨询服务等;每周六,空间则摇身一变转换成Young咖啡坊,由年轻型失智者接待、介绍、备餐、出餐、整理到结帐,透过职务再设计,年轻型失智者可以发挥能力、增进社会参与、延缓退化,也让长时间处在照顾情境的家属获得放松舒压。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熟年志2019年5月号(NO.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