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的杜鲁道
(图/路透)
加拿大总理杜鲁道在2015年带领自由党赢得国会大选成为总理时才43岁,他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总理。相较于他同样做过加拿大总理的父亲皮耶‧杜鲁道的浪漫自负,他反而多了些沉稳持重。他向来施政稳健,发言谨慎。没想到这次在G20峰会对加拿大媒体透露与习近平场边非正式谈话,却引来一场风暴,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
最近加拿大发生几起华裔研究人员涉及窃取资料的案件,加上2019年大选中中国政府介入的传言,让国内媒体与反对党对杜鲁道政府的中国政策施以极大压力。自从孟晚舟事件后与中国关系陷入冰点,有时又必须配合美国做出一些巡航西太平洋的动作,所以即便杜鲁道试图改善双边关系也一直找不到施力点。
如果从经贸的角度看,中国虽然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占比远远比不上美国。所以加拿大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压力没有澳洲来得大。
既然国内政治气氛与经济压力都没有强大到非要与习近平正式会谈的地步,杜鲁道却还是将非正式谈话曝光,背后凸显的是这几年加拿大国家定位与外交自主的尴尬,加拿大强烈感受到被边缘化的焦虑。
加拿大人经常自嘲自己是「最大的小国」同时也是「最小的大国」。过去做为英国的殖民地又在经济上依赖强邻美国,加拿大的国际空间有限。1976年被邀请加入G7集团,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成员国,因此在大小之间模糊的定位中,加拿大提出(middle power)「中间国家」或「中等实力」的理论。
在这种定位之下,加拿大承认必须处理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但根据本国的利益要走自己的路,不必完全配合美国冷战的思维与外交路线,其中最大胆且奠定加拿大日后长期外交路线的正是贾斯汀杜鲁道的父亲—皮耶‧杜鲁道。
皮耶‧杜鲁道在1968年到1984年担任加拿大总理,他上任后致力改善与共产国家关系,不但与美国死对头古巴领袖卡斯楚交好,还在197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早于许多西方大国,甚至一度考虑退出北约组织,加拿大在他任内,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相较父亲的雄才大略,小杜鲁道就显得保守拘谨许多,但他也绝不是像英国前首相强森、澳洲前总理莫里斯一样的民粹领袖,以反中语言做为政治筹码。国内政治气氛也不利于大幅改善加中关系。保持稳健,不出恶言,仍是他的一贯作风。
但是当G20峰会习近平与诸多领袖举行正式会谈,国际间中等实力国家如澳洲、韩国、荷兰都在列,G7成员的加拿大与英国却被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的国际地位就显得尴尬了。因为不急于改善与中国关系是一回事,遍插茱萸少一人,又是另一回事了。小杜鲁道实在有曝光与习近平会面的压力,但不料事后竟然有被「训斥」的画面流出,国内群情激愤,他的外交政策更受限制。若思及先人足迹,就不难理解画面中他独自离去背影的落寞。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