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春日 中医师: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
行间穴,位于足背,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分界处凹陷中。(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间两根骨头交会凹陷处。(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4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以《黄帝内经》论点为基础的中医原理,认为一年四季应该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阶段。台北慈济医院中医科医师游志勤表示,「历经属阴、阳气能量储存在地底下的冬季,时序进入春季,气温逐渐暖和,万物开始生发,正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能量,因而阳气旺盛;而春季也是人体肝气盛、活动力强的时刻,因此,应顺应自然规律,补充阳气,肝血自然活络。所以说,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
游志勤提到,「俗语说春天后母面,春天气候不定,人易心浮气躁,当烦恼多或心情起伏大,肝气就容易阻塞,最是伤肝,因此应时常保持心情愉快,释放压力,才能让肝气畅通、不郁结。」
减轻压力、好心情的根本是要有正常的作息。中医认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这段时间,是人的胆经与肝经运行时间,此时若熟睡有助肝胆经的新陈代谢。游志勤医师建议最好在晚上十一点前入睡,但也不宜过早。睡前放松心情,才能维持好的睡眠品质,如此睡眠时间约六到八小时已足够。
从中医角度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与五行密切相关,五行对应的颜色是青、赤、黄、白、黑五色,又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以春日养肝护肝,要多吃青色绿色食物,如青花菜、青椒及深绿色海带等。
游志勤表示,在肝火旺盛、需补充阳气的春季,可选用一些补阳气、性温味甘、清热解里、滋养肝脏的食物,如香椿、波菜、茼蒿、豆芽菜、青椒、芦笋、红萝卜、葱蒜、韭菜、西红柿等十种蔬果,及枸杞、甘草、山楂、菊花、决明子、红枣、木耳、糯米等八种中药材。
除了多吃上述食物外,茶饮也是养肝好方法,菊花、玫瑰花、枸杞、山楂、决明子,都非常适合入茶,春天每日一到两杯约500毫升的茶饮,可助养肝。
适当饮食和正常作息外,按摩经络也有助排除体内毒素、舒肝、改善循环,让全身气血通顺、不阻塞,疾病自然远离,身体必定健康。中医的原理是穴位要通、要理,气才会顺,才得养肝、健身。如行间穴、太冲穴,有助理气;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可养血养气、补肝血,都是养肝的穴位。时时按摩这些穴位十到十五分钟,对舒肝养肝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代表春天来到,冬眠的动物会在此时苏醒活动,是天地万物茂发、生气蓬勃的起点,正是养肝好时机。游志勤医师说,「不论任何年纪的人,都适合养肝,只要顺应自然法则,适时掌握时令特色,保持与季节的和谐,在暖暖春日养肝,可以达到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