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媒与大陆专家称中欧领导人见面促稳定关系

欧媒与大陆专家称中欧领导人见面促稳定关系。(新华社)

大陆《环球时报》2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会谈。此行是米歇尔2019年12月上任后首次访中。欧洲媒体与中国专家认为,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和欧洲制造企业外流的趋势下,欧洲高层看上去已达成一定共识:希望能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并通过对话澄清误解,寻求沟通,促进相互理解。

欧洲新闻网报导,米歇尔发言人说,两人会面持续约 3 小时,是「一次坦率而真诚的对话」。米歇尔在推特发文称,「与中方坦率地讨论双边关系的各方面事务是前方的唯一道路。」米歇尔还提及,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举行中欧人权对话。

德新社1日以〈中国国家主席反对各种形式的「新冷战」〉为题,关注习近平提出的四点看法。报导称,中国国家主席希望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建立客观正确的对中认知,对中政策坚守和平共处,坚持互利共赢,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超越制度对抗。

《环时》报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称,习近平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的四点看法,表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性。米歇尔作为欧洲理事会主席,代表着欧盟整体。他此次访中也体现出,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欧盟大多数国家想与中国接触的主流看法和理性声音。

《环时》报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表示,可以看出,布鲁塞尔的实际决策或者执行部门仍有较强的意愿去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进程。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欧洲议会的阻挠,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该协定的批准并不乐观。不过,从长远来看,「中欧投资协定」有望恢复。

赵晨认为,在经贸问题上,习近平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中欧经贸关系的互利性,鼓励更多的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同时也提出了中方的关切,即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希望欧盟排除干扰,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环时》报导,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指出,今年上半年以来,拜登政府频频向欧洲发出各种各样的示好讯号,希望拉拢欧洲共同对中国实施某种战略协作,把欧洲绑上美国与中国开展战略竞争的「战车」。但当前欧洲持续与中国接触,说明欧洲虽然在安全上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无可避免,但在其他领域,尤其在经济上想要实现战略自主的决心正在增强。

有消息称,在米歇尔之后,欧洲还有义大利总理梅洛尼、法国总统马克宏等多名领导人计划或正在制定计划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