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崔洪建:中欧关系不仅要稳定 更要前进
名家观点》崔洪建:中欧关系不仅要稳定,更要前进。(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7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2022年下半年至今,是中欧关系全面修复企稳的重要时刻。中国与欧盟、法国和德国等主要伙伴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已全面恢复正常,双方的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也重现热络景象。根据此前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要在今年内实现稳定中欧关系、全面重启交流的目标正在实现。但稳定关系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裹足不前,中欧关系还需要放眼全域、着眼未来、稳中求进。中欧之间的高层互动已恢复常态,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前进的最大动力。
崔洪建称,从习近平和德国总理萧兹近日举行的视讯会晤中传递出来的讯息是,不仅要继续把稳中德关系的舵,还要为双方在合作的航向上不断前进提供动力,中欧关系要稳下来但绝不能停下来。在保护主义兴起和地缘冲突多发的冲击下,中欧关系面临的仍是船到中游浪更急的复杂严峻形势,双方都没有理由懈怠,应当沿着已经开辟出来的航道砥砺前行。
崔洪建表示,中德中欧关系要继续向前走的重要前提是不能自我设限,尤其是不能让务实合作的方向被泛政治化和安全化的迷雾吞没。由于内外政治环境、经济需求和战略诉求的变化,对领域广泛的对中合作设限画界,成为一些欧盟机构和欧洲国家讨论并调整对华政策的一种倾向。强调制度差异并上升为政治对立、夸大安全风险并落实为各种战略,正在对中欧关系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一些欧洲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或加大投入时也不得不更多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和成本计算;中欧贸易也在欧方采取更多保护主义的「再平衡」措施后出现动力下降的问题。根据德国联邦统计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德国9月出口意外大幅下滑,较8月下降2.4%,跌至1265 亿欧元。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为7.5%。其中,对中出口同比下降了7.3%,为77亿美元。
崔洪建强调,一旦中德中欧关系解决了航向问题,就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就能持续修复并增强中欧关系的韧性并不断挖掘出潜力。崔洪建指出,只要中德中欧关系能不断向前走,双方就不仅能维护好共同利益并实现增值,还能提升合作品质并释放出更大能量,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和向上的动能。
崔洪建表示,尽管在具体定义、现实关切和前景预判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中欧都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作为日渐清晰的现实场景,这可以成为双方建立战略互信、共同管控危机以维护真正多边主义的合作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