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中国为破局与欧磋商,部分中企对欧妥协遭警告

?——【·前言·】——?

众所周知,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原因在于,

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燃油车的重要消费国之一。然而,电动车的出现使得中国市场发生转变,同时也对各国本土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于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许多国家也是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展开制裁,而其中就包括欧盟,

在10月4日的时候,欧盟内部也是进行了一次投票,最终以10票赞成,5票反对的结果同意对中国加征关税,预计在10月底开始实施。

而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10月12日,我国也是同欧盟再次展开磋商,

而就在中欧磋商的同时,

有部分中企由于扛不住压力私下与欧盟接触并选择妥协,

而我国在得知后也是第一时间对此发出警告。那么究竟是哪些企业选择妥协?我国又该如何进行破局?

?——【·欧盟加征中国汽车关税·】——?

一直以来,中欧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洲竟决定向我国采取关税举措。

于10月4日,欧盟启动了一项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议案投票。

经过激烈投票,议案以10:5:12的投票结果通过,预计将在本月底执行。

一旦加征关税的政策得以实施,其必然效应将显著波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

鉴于关税的提升,这无疑将导致电动汽车出口成本的显著增加。

成本结构的变动,自然而然地反映到销售价格的调整上,

进而可能对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与份额造成不容忽视的冲击。

那么欧盟为何会对我国的电动汽车我下手,而欧盟之所以这样做,

一方面是受到了美国的指使,

一直以来,美国都将中国视作自己最大敌手,因此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原本在一开始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下手,

毕竟中国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十分少,

因此美国也就没有选择从汽车下手。

可后来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并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好,我国也是选择出口,

而国外在见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后,也是感到十分震惊,

至于美国则在见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后,为了阻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入探索,美国也表示要对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加征百分百关税。

此外,

美国为了将打压效果达到最好,也是和自己的盟友一起对中国新能源车进行打压,其中就包括欧盟。

除此之外就是欧盟自己的打算了,

在欧盟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欧洲市场,势必会对欧洲燃油车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会对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为中国拥有全套新能源车生产线,再加上新能源车上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如此一来,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低,也就意味着销售价格要更有优势。

有如此多的因素影响,欧盟为了自身发展,于是就选择了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

?——【·中欧展开磋商·】——?

在欧盟对我方征收关税之际,我国未作妥协,反而积极寻求与欧盟的对话和协商以求化解困境。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国也是向欧盟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那就是欧盟可以加征关税,但中国也提出了一个界限,那就是3万欧元,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大于3万欧元,欧盟就可以加征关税,反之若小于3万欧元则免除多余的关税。

可以说中国提出的这个方案,虽然说对欧盟还是中国都是有好有坏,但总归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然而欧盟对此却不接受,直接选择了拒绝。

而欧盟之所以选择拒绝,因为在欧盟看来这个方案虽说不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欧洲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可总归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会抢占欧洲汽车市场,再加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届时欧洲势必还是会依赖于中国技术。

正是基于这份考量,所以欧盟选择了拒绝。

虽然欧盟拒绝了我国的提议,但毕竟距离欧盟正式实施加征关税的政策还有一段时间,中国会继续同欧盟进行磋商,直到找出一个适合二者的办法。

然而,在我国与欧洲进行紧密磋商之际,

国内部分企业出于不愿轻易割舍欧洲市场的考量,竟擅自绕过国家层面的协调,直接与欧盟展开个别交涉,意图借此为个人利益谋求更有利的条件。

此等行为,虽能在短期内助力个别企业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但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

试想,

若每一家企业均采取单打独斗的策略,中国作为谈判一方的整体声音势必被削弱,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形成统一而有力的声音。

再者,各企业间因各自利益诉求不同,

若均直接与欧盟谈判,难免出现立场冲突与诉求重叠的复杂局面,

犹如乱麻交织梳理,最终可能导致谈判进程受阻,陷入僵局。

鉴于此,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迅速响应,商务部随即向那些忽视道义与诚信原则的企业发出了严正警告。

此警告不仅是对个别行为的纠正,更是对所有企业的深刻警醒,

提醒它们切勿短视,应着眼长远,顾全大局。

中欧之间的磋商,其意义远不止于电动车市场的单一议题,它关乎两国乃至更广泛领域的贸易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

是双方共同利益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结语·】——?

总览全局,

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争议,已超越了单纯的价格竞争范畴,升华为对两大重要经济体战略立场的较量

。商务部的警告并非无关痛痒,其目的在于强调大局观,防止某些企业的私利误导和干扰中欧合作进程。

展望未来,尽管谈判桌上仍不乏未知与挑战,但一个清晰的事实已浮出水面:

中欧双方均在这场关乎未来电动车市场版图的博弈中,全力以赴地维护并争取自身利益。

最终,这场博弈的胜负天平,将深刻影响并塑造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格局,引领行业迈向一个新的纪元。

因此,

双方应以更加开放、包容与理性的态度,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新路径,为全球电动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

环球网 2024-10-14 《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环球时报 2024-10-14 《中方邀欧盟派技术团队来华磋商》

国际在线 2024-10-12 《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磋商情况如何?商务部:还存在重大分歧》

人民网 2024-10-10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多方反对》

中国新闻网 2024-10-12 《商务部: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