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来西太平洋包围中国?它们就是给美国跑龙套的

(原标题:欧洲国家西太平洋包围中国?它们就是给美国跑龙套的)

日本媒体12月6日传出两则消息,一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及其护卫舰队将常驻西太平洋,二是美日将与法国明年在日本的一个无人岛举行海陆联合军演。日媒在报道时都提到上述计划是为了联合应对中国崛起

欧洲国家被华盛顿带到西太平洋来,目的是充实美国亚太联盟体系。它对中国肯定不利,因此中方需要高度重视,防止它不断做实。

▲资料图: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正与美海军驱逐舰伴随航行

同时要看到,所有域外国家跑到西太平洋来,都会三心二意。这当中的主要作用是给美国壮声势,让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看上去更像是西方世界的共同行动。但与此同时,域外国家显然不愿意深度卷入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博弈,扮演主要角色。

无论是英军还是法军,他们都不具备在西太平洋上开展强有力且长期行动的能力,也没有与中国在这一地区军事对抗的意愿和决心。到东方来跑龙套需要成为他们增进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而不能是他们白白贡献给美国战略的一份忠诚。

▲12月5日共同社披露,明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将长期派往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停靠日本冲绳等西南诸岛,可能会利用驻日美军的设施进行补给。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内部称“有助于加强对中国的包围网”。

关键是,咱们中国的确没有威胁英法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安全,他们对此心知肚明。美国强拽他们来,他们很难毫无表示;来了还可以顺便刷一下自己作为大国的存在感,增加反过来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中国可以破解美国实施“包围”的资源和途径还是很多的。要看到,中国是所有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保持这种合作同样是他们的重要国家利益,而且这一利益越来越与保持他们与美国盟友关系的利益难分大小,至少他们很不愿意让这两项利益是彼此冲突的零和关系。因此对中国来说,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就是对美国围堵中国战略釜底抽薪的过程。

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有疑虑,但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格局性变化已经给了他们实现本国利益的新空间。比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仅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而且受到了美国前所未有的关照甚至讨好。另外,大家看,欧洲国家逐渐是被美国远离的,但是拜登高调修复美欧关系,中国崛起的潜在推动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05万亿元,增长4.7%,对欧盟贸易顺差8401.9亿元,增长19.9%。目前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或许真心为中国崛起而高兴的国家不多,因为中国的发展别的国家只能搭车,毕竟不是人家自己的事情。然而与此同时,真正盼我们被美国压垮、中国从强盛转向衰败甚至四分五裂的国家肯定更少。有中国在,美国会对很多国家好一些,他们凭什么要帮着美国把中国搞死呢?

还有一点很重要,美国早已不是全盛时期的美国了,它拿不出钱和真金白银的利益来“养队伍”,只能靠“价值观同盟”这样的“思想工作”空手套白狼,而如今愿意为意识形态而冲锋陷阵的“冤大头”必将越来越少。

相关推荐

英法联军”还想到中国家门口搞炮舰外交?

曾经在1840年用“炮舰外交”,打破中国清王朝大门的“英法联军”又要来了?

这两天日本和欧洲媒体炒作的两个事情,一个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将在明年部署亚太,而且很可能要在这里长期部署。另一个是2021年5月,法国将和日美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

而且军演的内容,可能涉及以“夺取钓鱼岛”为背景的攻防科目。

作为欧洲的主要国家,英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在中国“亮肌肉”?中国海军的实力能打破他们的“对华包围网”吗?

英法开始跑来亚太刷存在感了。

日媒6日报道称,明年5月,日本、法国和美国将首次在日本一个无人岛屿举行陆地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日美以往在西太平洋周边联合军演搞得不少,但法国参与进来,印象里还是近年来头一回。

虽然这次演习内容是主要侧重于在自然灾害期间的救援工作,但报道也强调,部分演习内容可能构成防御攻击的基础。

似乎怕这种表述还是太过隐晦,法国海军参谋长范迪尔在接受采访时直接表示:“这是针对中国的信息”;

“我们希望在该地区展示我们的存在,并发出有关日法合作的信号。”

具体来说,预计三国参加此次联合军演的包括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运输舰、陆上自卫队离岛夺回部队的水陆机动团、美国海军舰艇与海军陆战队、法国海军舰艇以及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陆军部队。

届时,日美法三国会在无人岛上利用飞机、水陆两用车以及船只进行着陆训练,军演内容和离岛防卫与夺回作战有很多共同之处。

因此,有专家就认为,在有法国军队加入的背景下,三国在位于东海的无人岛举行演习,是要向中国发出明显的牵制信号,即要遏制中国“夺取”钓鱼岛。

法国在积极参与亚太事务,英国也不甘落后。

早前就有日本媒体传出消息,最快明年年初,英国海军就会派遣以“伊丽莎白女王”号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来西太平洋地区长期驻扎,驻扎范围将包括日本冲绳等西南诸岛在内。

除美国之外,其他域外国家很少有在该地区部署航母的举动,不仅如此,英国的航母打击群届时还将与日本自卫队、美军开展联合演习

在这种时刻,也无怪乎有分析认为,英国此举也是直接剑指中国。

更早之前,还有日本八卦小报爆出,美为制衡中国,打算安排英国“伊丽莎白”航母停泊台湾,以宣示西方保卫台湾的决心。

看来英国这艘航母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2

“英法联军”,这个词很多中国人听起来都很熟悉,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就是英法联军用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大门”。之后,逼着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而令当时的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深渊。

但是,18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信心说,如果“英法联军”真的敢在中国家门口越过我们的红线,解放军有能力让他们有来无回。

英国和法国都曾是历史上的海军强国,但由于欧洲陆战耗费了极大的资源,而海军的发展和舰艇的维护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在后来崛起的美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今天的法国和英国的海军,其实力应当说仍处于中游,因为都有航母战斗群和潜艇来支撑门面。

法国有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但是这艘核动力航母因为“心脏病”(大型舰艇核反应堆技术不成熟)问题,导致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法国港口基地,很少跨越大洋到别的地方执行任务。

英国则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服役,结束了一段无航母的空窗期。但是,这艘航母因为追求采用更多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导致生产建造时间很长而且在服役后也小毛病不断。再加上选用美国F-35B垂直短距离起降战斗机作为舰载机,也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面临长时间的“有舰无机”的尴尬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终于在今年算是配上了舰载机。但是,据媒体透露,由于在2021年部署到亚太海域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可能面临缺少舰艇和飞机的窘境,很可能还要邀请美日的飞机一起执行训练任务。

除了航母之外,法国海军的主要舰艇有“西北风”级两栖突击舰,“闪电”级两栖船坞运输舰,2艘“地平线”级区域防空驱逐舰算是法国海军最先进的大型水面舰艇了,满载排水量在6000多吨,外形上有一定的隐形设计。

但“地平线”级驱逐舰已经无法和解放军的055或者052D驱逐舰相比。前者配备主要针对防空作战的EMPAR相控阵雷达,此外还有一台S-1850M远程三坐标警戒雷达。这两种雷达都是在方位角上需要机械旋转覆盖的相控阵雷达,与055、052D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系统相去甚远。

此外,还有数艘5700吨的“阿基坦”级护卫舰,“拉斐特”级护卫舰,6艘“花月”级护卫舰。法国的海基战略核力量主要依靠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在攻击性核潜艇方面主要是6艘“红宝石”级潜艇。

而英国海军总体上与法国比较近似,除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和尚未正式服役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之外,水面舰艇主要依赖45型防空驱逐舰和23型护卫舰。其中,45型驱逐舰与中国的052D导弹驱逐舰的排水量及扮演的角色相当。

但无论是法国海军还是英国的实力,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中国海军。中国这5年造舰的总排水量,已经完全压住了法国和英国海军。甚至有媒体称,“中国一年就造出了一支目前法国海军”。

再看看2000年以来的这20年,中国建造的大型海军战舰,包括了种类丰富的护卫舰、052D驱逐舰、055大型驱逐舰、两栖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各种常规动力潜艇、核潜艇。而且,正在建造的国产航母,将令中国海军战斗力水平再提升一个层级。

3

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英国航母一旦在亚太长期部署,是根据朝鲜战争时期经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军地位协定”,英军能够在横须贺、长崎及冲绳等驻日美军设施及区域接受补给。对此日本防卫省与自卫队内部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助于加强“对华包围网”。

位于神奈川县的美海军横须贺基地,是美国本土以外唯一部署了美国航母的基地。以长崎县佐世保基地为据点的两栖攻击舰“美国”号,其搭载的F-35B隐形战机隶属于山口县岩国基地,因此可以说日方完全具备接纳英航母和舰载机的基础。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评估认为,包括舰载机在内,在西太平洋能够提供航母后勤支持的地方只有日本,英军不得不依赖日本。美英同盟关系极为紧密,被称为“特殊关系”,英国与太平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也都是同盟关系,但关于航母部署,美军所提供的支持无疑还是最完善的。

此外,日英两国政府2017年1月签订了《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议(ACSA)》,内容是在自卫队和英军共同参加的训练及联合国维和行动(PKO)等时,相互融通包括弹药在内的物资和劳务。

这也将日英之间的军事部署合作扫清一些障碍。但是,最关键的是看日本政府届时是否要考虑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可能引发的严重政治后果。因为日本又是跟美国和法国搞联合演习,又是让英国航母长期驻扎亚太,无疑会招致中国的不满。

一位军事专家告诉刀哥,日本在这里面变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得到凸显,美国的表述是美日同盟是亚太安全的基石,日本也是这么表述的。之前,美日要在亚太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提出“美日+”的概念,就是美日加上第三方,比如美日澳,美日印。

现在可能是欧洲的英国和法国要加进来。所以,美日法三国军演和英国航母未来有可能在日本部署,只是这个大趋势中的一个环节。因为要形成一个体系,可能光靠亚太的力量有点单薄,现在要把欧洲国家加进来,这是一个动向。估计拜登政府上任后,这样的事情会更多。

一方面参加的国家会更多,除了美日与亚太周边国家,还有欧洲的一些国家;另外一方面,除了军事训练和演习之外,可能还会有更多军事活动,比如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甚至包括穿越台湾海峡。

英法这些国家,一方面认为自己不仅仅是欧洲国家,另一方面都对“印太”表示出要加强存在感的态度。法国在亚太有属地,英国在印度洋有迪哥加西亚基地。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也应该在亚太有存在感。

说白了,英法是知道自己已经江河日下,但是也不甘做二流国家。起码要在国际舆论上带来一种印象,就是要在北约范围之外也发挥作用。虽然它们的贡献不一定多,一年可能就两三次,除了能扩大自身影响,拜登政府肯定是欢迎的。因为拜登还没上台,就一直强调要依靠盟友来对付中国。

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至少未来四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就是这种联盟体系的压力。一个是美国的亚太盟国,还有部分欧洲盟国,它们可能要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联盟体系,在过去体系之上进行扩展的一个新的体系。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敢在中国家门口玩火,挑衅我们的底线,那他们是打错了算盘。中国军队将毫不犹豫做出最迅速、最有力的回击。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80年前的那个中国。

专家:美国不可能组建“新全球联盟”应对中国的“战略挑战”

那些迫不及待地祝贺拜登胜选的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这并不令人意外。过去的四年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政策和对北约国家的恶语相向让所有盟友都感到不安,他们当然会热烈拥抱那个说“我们将重返赛场,这次美国不再单打独斗”的人。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最近起草了一份计划,呼吁美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组建新的全球联盟,终结特朗普时代的紧张局势,迎接中国带来的“战略挑战”。

在2015年的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与默克尔和波罗申科合影

这可能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跨大西洋关系已经遭受的损害,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填补的细小裂缝。特朗普是罕见的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过时”的美国总统,但他肯定不是第一个对欧洲长期搭美国“安全保护伞”便车感到焦躁的美国总统。

唯一不同的是,他对盟友不留情面的抨击虽然毫无总统风范,但却收效明显。如今,八个北约国家——相比之下,奥巴马政府任期结束时只有四个——正在实现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国防的目标。像拜登这样被布什称为“好人”的总统能否做到这一点还有待观察。

某种程度上,跨大西洋关系成功与否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让其盟友搭便车。当苏联的威胁瓦解时,西方的团结开始分化。尽管美国和欧洲仍有一些共同目标,但它们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已不可同日而语。当美国收缩时,欧洲就不再处于优先位置。

盟国缴纳的会费越多,美国就可能越快摆脱责任,退出欧洲。

只有两种情形可以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第一种是盟友与美国一起对抗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但中国是美国几乎所有欧洲和亚洲盟友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很难在大西洋两岸的大国之间和欧洲内部达成谅解。

对于华盛顿在印太地区的盟友来说,学学美国,喊喊“航行自由”是一回事,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叫板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出口货物的大约三分之一都驶向中国港口。

第二种情形是中国和俄罗斯结成同盟,引发新冷战。北京莫斯科越走越近,部分原因是两国都被视为华盛顿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华盛顿对莫斯科的任何压力都只会让俄罗斯更靠近中国,反过来,对北京的压力也会让中国更接近俄罗斯。

中俄两国不仅每年进行联合演习,近年来还举行了计算机模拟反导演习和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10月份,当被问及莫斯科和北京之间是否有可能建立军事联盟时,普京总统回答说,“我们不需要它,但理论上说,想象一下还是很有可能的”。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上。北约在其官网上宣称,北约的首要目标是促进“民主价值观”,但中国没有表现出挑战任何西方价值观的意图。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或发展模式。尽管中国已经有了全球影响力,但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增加了在海外的军事活动,但这些活动迄今仅限于人道主义领域。

中国对西方的挑战不是意识形态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一个“威权”国家怎么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甚至有一天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简短的答案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是从内部产生的。

作为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没有必要挑战现行的国际体系。北京只是证明了并不是条条大路都必然通向罗马,选择不同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国家照样可以成功。

西方的问题在于它自恋地将二战后的70余年等同于“自由的国际秩序”,并希望这一秩序继续下去。但即使大多数机构和规则的确是西方在战后设计和建立的,这样的秩序也不存在。

必须指出的是,1945年以来,非洲50多个国家的独立、美苏对抗以及中国崛起等重大事件,也重塑了国际秩序。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亦对国际安全至关重要。

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充其量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全面崛起之前、西方的影响力呈压倒性优势的大约15年左右的短暂时期。

如果小国抱团应对重大外部威胁,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联盟,那就让人很困惑了。

美国第15任总统布坎南曾说过:“自华盛顿时代以来,避免联盟纠缠一直是我们政策的准则,其智慧无人可驳诘。”看到美国在相反的方向上走了这么远,真可谓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