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3件事父母尽量少做

丽丽是我老家邻居家的女孩,以前她总是笑眯眯的,就像个小太阳。

每次看到我,都会拉着我的手说:“姑姑、姑姑,我给你讲个有趣的事情……”

可这次我再见到她,她已判若两人。

她变得越来越沉默,笑容也少了很多,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好像背负着千斤重担。

在饭桌上谈论起这件事,我才知道,原来丽丽面临小升初,现在她家的大事只有一件,就是她的学习。

每天放学后,丽丽家就传出她妈妈严厉的声音:“作业写完了吗?复习了吗?”

丽丽爸爸也上阵,给她报了一堆补习班,负责接送她。

此后,丽丽一点儿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女孩也没有了,只剩麻木的躯壳,并且还出现了睡眠问题。

一个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的孩子滑向心理障碍的边缘根本不需要很长时间,想想都让人心疼。

如今,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可是很多孩子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少父母费解。

其实,要想养育一个心理阳光、心态积极的孩子,相比无忧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精神滋养。

因此,破坏精神滋养的3件事父母要尽量少做。

每年临近开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都会人满为患。

其中有一个叫皓然的男孩,他本来应该今年参加高考的,可四年前他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一直休学至今。

自小,皓然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

在父母看来,优异的成绩和名校的光环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

“一定要考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然后读研、读博,找一个好的工作。”似乎成了父母和他之间唯一纽带。

成绩不理想时,皓然会被爸爸打,被关在家门外。

他哭着求妈妈帮忙,可妈妈却只是靠墙看着他,然后转身离开,不敢帮他。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皓然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他开始逃避、反抗,甚至出现了自我否定的情绪。

他说:

他开始请一天假,请一周假,再到长时间不去学校,最后休学、复学、再休学……四年里,他没能再长时间上学。

北大教授刘擎说的:“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卷孩子的学习,把成绩当成评价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到头来,只会让孩子丧失价值感,透支孩子对生活的热望。

父母不再用“内卷”的方式育儿,孩子才能阳光自信,活出自己的精彩。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作为学术界的佼佼者,最初也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也能考上复旦大学。

然而,儿子高考失利,那分数能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别提上什么名校了。

王德峰内心不甘,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最后选择了释怀与放手。

从那以后,儿子从沉重的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内在的动力被激发出来,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世界一流大学——伦敦商学院。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

这正如对孩子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盲目跟风,不是一味追求成绩与排名,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失败、再站起来。

如此,孩子不仅能够学会自我调整与成长,更能够建立起坚定的自我价值感。

微博上有个话题#糟糕的家庭总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网友@子禾分享了他的经历。

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和妈妈有天然的亲近感,但他和妈妈在一起,总是被紧张感包围。

因为妈妈总是在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上挑剔他、责备他。

例如:

他吃饭时不慎将一小块土豆掉地上,妈妈立刻眉头紧锁,责备他不懂得珍惜食物;

当他帮忙摆餐具,不慎把一只汤匙磕在桌面上,发出清脆声响,妈妈就说他做事毛手毛脚;

有天晚上,他熬夜学习后忘记关灯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妈妈一脸不悦地说他,睡觉还开着灯,真是浪费电,一点儿不懂得节约。

妈妈还常念叨他袜子随意丢放,书包乱糟糟,吃个水果也能让汁液溅到衣襟上。

妈妈的目光似乎永远停留在他的不足上,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能成为她指正的对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本可以是阳光大男孩的他对周遭的一切异常敏感,心中常怀忧虑。

挑剔和指责有着巨大的魔力,如果父母经常在琐事上对孩子挑剔和指责,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会被慢慢耗尽。

父母多些松弛,少些责骂,才能养出幸福感满满的孩子。

看过一个特别暖心的视频,100万网友点赞。

安徽一个小女孩练小提琴时,不小心把琴掉地上,摔坏了琴柄。

女孩慌了,喊着“妈妈,完蛋了!”还哽咽着跟妈妈道歉。

妈妈不但没有一丝责备,反而安慰女孩说:“没事,咱想办法解决。”

父母鼓励小女孩一起思考解决方案,比如尝试修复小提琴或者考虑购买新的。

爸爸尝试修复小提琴,爷爷和弟弟也主动表示愿意赞助部分费用购买新的小提琴。

在家人的安慰下,女孩很快从消极情绪走出来。

视频底下有一条超8万人点赞的评论:

“原来,摔烂东西,是可以不被责骂的。”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忧伤,真的很令人心疼。

演员陶虹曾在节目中说:

确实。

遇事不责备,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知乎话题#你的父母说话有多尖酸刻薄#下,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来自父母尖酸刻薄的言语伤害。

“你看看你这次考的是什么玩意儿?简直就是耻辱!”

“你这么笨,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别指望我们会养你一辈子!”

“你看看你,胖得跟猪一样,还吃什么吃?”

“你这房间乱得跟狗窝一样,到底是不是人住的?”

“你喜欢画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别浪费时间了!”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优秀,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句句如刀,没有一句是不戳孩子心的。

有人曾问俞敏洪老师,如何看待“刀子嘴豆腐心”。

俞老师一针见血指出:“这个世界上没有刀子嘴豆腐心这种说法,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有些父母总以“刀子嘴,豆腐心”为由,肆无忌惮地打击贬低孩子,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父母说出的那些尖锐刺耳的话,实则是一种语言暴力,于无形中在孩子的心上插上一把刀。

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用更加温和、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这一方面,我特别佩服谷爱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

希望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勇于挑战自我时,她会说:

“你要去试一遍,最不好的结果就是你不喜欢,但万一特别喜欢,你就是赚了。”

在比赛决策上,她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自己决定比赛的动作和策略:

“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地享受它。”

当她想告诉孩子无论是滑雪还是学习,都要享受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结果时,会说:

“我们虽然要为目标奋斗,但更要享受沿途的风景。”

这些温和而坚定的话语,给了谷爱凌强大的精神支持,让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在人生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尔·庞姆说: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坚守初心,不断学习,不内卷孩子、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打击贬低孩子,让孩子永远有心理阳光、自信开朗的模样。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匆匆》

作者 | 除尘子,爱读书、爱写作,文字道场中的修行者。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