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美国大选,一群精明的中国父母默默带孩子做起这件事

美国总统大选,中国男人的春晚。”

这句话毫不夸张。其实不光男人,喜欢吃瓜的群众比比皆是。

四年一度的“宫斗”落幕,最精彩的部分还要数电视辩论环节——原本各自拉票的两位候选人共处一室,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据全球市场监测和数据公司Nielson统计,两位总统竞选人在辩论会上的口才,会对1/3选民投票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语言是门艺术。能够通过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发光。

能表达、会表达也是一种“软实力”。放在任何环境下,口才好,都是加分项。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报了价格不菲的儿童演讲培训班。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演讲,有些孩子根本不愿或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

“表达”这件事看似轻巧,可在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是至关重要的底层能力——

幼儿园阶段,要懂得如何跟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小学中学阶段,上课回答问题、班干部竞选演讲;

大学社团招新、毕业后工作面试、甚至谈恋爱……都离不开自信有条理的表达。

很多鼓励孩子竞选班干部的家长,都会多多少少遇到这个问题:

孩子成绩不错,但胆子小,不愿在一群人面前表现自己,更别提站上讲台对着同学们做竞选演讲了。

为什么孩子会害怕演讲?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怯场(stage fright)”。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这种生理反应:心跳加快、手脚冰凉、大脑空白、语速变快、声音变小等等。

这些身体反应本就让人不舒服,只要有过一次经历,以后再站上讲台,同样可怕的记忆就会不断涌来,导致我们产生演讲恐惧,也就是怯场的一种。

让我们痛苦的不良反应通常是“不自信”的思维模式造成的。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会觉得“大家在关注着我,一旦我表现得不好,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孩子也一样。这种思维模式如同禁锢自己的镣铐,把时间都花费在担忧还没发生的事情上,犹豫踌躇不敢迈出第一步。

我们不妨先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是别人在台上出错,你会嘲笑他吗?

其实我们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烦恼箱”实验,让人们把自己担忧的事情都写下来,投入一个“烦恼箱”。一周后开箱,让所有实验者一一核对自己写的每个烦恼。

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没有真正发生,剩下10%真实发生的烦恼中绝大多数也是可以应对的。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卡瑞尔公式,很适合用在这个场景下,帮助孩子辩论自己内心的焦虑——

第一步,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比如演讲中间忘词,一个人在台上半天吐不出一个字)

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后,让自己试着能接受它。(比如,也许会输掉这次演讲比赛,但比赛的收益并不高,不会让自己去到更好的学校;比如,输掉这次班干部竞选,明年还有机会

第三步,有了能够接受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尝试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比如,可以把演讲稿改成更生动故事,在讲述时有回忆路径可循,不至于中途忘词)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经历,孩子就会发现,只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不够有趣的,都没什么关系。

演讲是培养自信的重要途径,而一旦有了成功的经验,孩子就会不再畏惧。

还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演讲能力和性格并没有必然联系。

性格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只要你愿意说、愿意尝试、多练习,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水平。

而大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更不要忽视任何一次可以让孩子自信表达的机会。

前面提到有家长给孩子报演讲培训班,其实如果不涉及特别专业的演说技法,大可不必那么隆重……日常在家就可以训练。我这里从文本内容和表现技巧两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首先在内容上,尽可能挑选孩子感兴趣的点,更有利于发挥。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多观察他平常关注的点,然后把可能的选项列出来,让他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最有话想说的那一个。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放手让他自己选择,家长只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即可。

相比选定内容,如何展开内容或许更难。故事类演讲和观点类演讲,展开的方法也不一样。

故事类的演讲内容,重在说清楚整个情节的来龙去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训练孩子用5W来叙述,即Who/Where/What/Why/How。

另一种方法叫汉堡写作法,即主题句+3个细节+结尾的经典三层结构,可以帮孩子理清文章的框架和句子的前后顺序、逻辑,随用随拿。

关于细节的描述,根据演讲主题的不同,也会有些差异,以下仅供参考——

写事6大要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写人5大要点:身份、长相、语言、动作、性格;

写物3大要点:名称、大小、形状、颜色。

观点类的演讲内容,则可以运用一种叫做“奥利奥写作模型”的方法:

提出观点-原因1-例子1-原因2-例子2-总结观点。

二、表现技巧。

演讲的技巧有太多,而对于孩子的日常练习,我只给两个小建议。

首先是学会大声表达观点。大多数时候,演讲这个行为本身比讲什么更重要。

还是拿美国大选举例,许多人会认为,候选人循循善诱地向选民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是演讲环节最关键之处。

然而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所做的“人民的选择”研究发现:“政治宣传对选民的投票影响并不大。”

包括巡回演讲、电视辩论、商业广告在内的所有宣传攻势,也仅仅只能改变8%选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决定选民倾向的是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和城乡差异。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特朗普满嘴跑火车,经常说出反智的话,甚至呼吁喝消毒水来治疗新冠……却仍有7000万忠实粉丝给他投票,这一人数比2016年他当选时还要多。

因为你的观点与态度,比你说的内容更重要。

特朗普宣扬制造业回流、打击非法移民切实地击中了支持者们的爽点,至于内容如何,怎么实现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可以击中听众兴趣的话题,训练他直截了当、自信大声地表明观点,这场演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另一个小技巧是:学会用声音划重点,在你想强调的重点字词,加上自己的心情和想传递的精神面貌,比如,是兴奋、愤怒、质疑还是感激?

忽略了语言背后可以传达的精神,整个人就失去了说话的魅力。

此外,字与字之间妥善的分句断句,也很重要。不信你练一下自己的名字。当你讲太快的时候,三个字两个字含糊过去,没有人听到你在说什么。

表达时适当的节奏掌控,让人知道你也有幽默,开朗,容易与人沟通,而且愿意负责任的一面。

三、练习巩固。

试想一下,你通常会被什么样的讲座所吸引?

我想肯定不是那些艰深晦涩、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演讲,而是那些有着生动故事、言语深入浅出的演讲。

为什么有人的演讲就如此有趣,听完后令人感觉如沐春风?抛开能力差异不说,这其中也体现着演讲者的专业素养

那些看似高大上的专业名词有时成了掩盖演讲者“无知”的利器。而只有对知识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掰开、揉碎为最简单的话语传达给他人——这都是演讲者长期练习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讲,演讲并不仅仅是自我展现的过程,也是让孩子细细梳理知识,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大好机会。

如何让演讲变得吸引他人、又能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演讲主题领域内的知识呢?被誉为“史上最牛学习法”的费曼学习法或许能帮到我们。

第一步:与孩子一起找到想要演讲的主题,及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和内容。

第二步:简化。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成故事。把听众想象成对你所要讲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

第三步:回顾。如果有用简单的语言说不清的地方,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将其弄明白,直到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这个内容。

第四步:练习。不断地重复练习,家长可以当听众,感受孩子演讲时的语气,以及内容是否通畅并简单易懂。如果做得不够,不停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再次输出练习。

练习过程中,为了训练孩子的胆量,可以设定不同的“模拟听众”。比如先在爸爸妈妈面前演讲,再增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或者叫来同事等孩子不太熟悉的人。

演讲或许只是一种形式,但在未来社会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平时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总能派上大用场

不管你愿不愿承认,在这个互联网能把个体无限放大的时代,好口才是我们表达和销售自己的最佳武器,也是我们闯荡社会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