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韵,文化薪传——羊城少年研学团来到广州市第三中学体验皮影文化
影匠如何操纵手中的影人,上演一场好戏?当古老的皮影艺术与现代文化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7月21日,羊城少年研学团的学生记者来到广州市第三中学王殿林皮影工作室,在王殿林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深刻感受了这千年非遗的独特魅力。
影幕上的光影艺术
开场时,广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李伟华对学生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李伟华介绍,皮影戏是中华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广州市第三中学顺应传统文化和非遗进校园的潮流,率先开展皮影进校园活动,建成了广州市中小学唯一的学校皮影馆,开展了一系列的皮影实践活动。希望学生记者在本次活动中能有所收获。
活动伊始,随着灯光聚焦在白色幕布上,三中皮影社团的学生们在幕后熟练地操纵着那些轻盈的皮影,为大家带来《陈太丘与友期》的皮影剧。影人随故事发展灵活地变换身姿,生动的演绎让现场观众惊叹声连连。
精彩的皮影剧暂告一段落。王殿林老师拿起台面上的影人向大家展示,其中有不少为大家所熟知的角色:既有《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孙悟空、唐僧等,也有现代动画片的主要角色,诸如喜羊羊、葫芦娃……学生记者的兴致随之调动起来,老师开始讲授皮影戏的知识。从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再到皮影戏的要素、功能,王殿林老师全面而深入浅出地介绍皮影戏的特色,不时与大家一问一答,确保大家学有所得。当讲到皮影戏因影视娱乐的普及而有过衰落,而后又得到重视,被确立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学生记者逐渐被老师的热情感染,纷纷表示非遗需要保护与传承。
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一番讲解后,王殿林老师搬出两块影幕,让学生记者自由组队配合,挑选合适的皮影角色,亲自演出一场皮影剧。桌面上的影人迅速地被一扫而空,一时间,工作室内热闹非凡,有的在讨论故事剧情,有的已经开始将影人放在幕后,有模有样地操控着。在王殿林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手中的棍子,尝试让皮影人物做出各种动作。看到人偶也能在自己手中流畅舞动,与同伴一起演绎了专属编排的皮影剧,学生记者喜笑颜开,王殿林老师更亲自演了《武松打虎》,让人拍案叫绝。实践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皮影戏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皮影人偶上的花纹这么多?”经过体验后,学生记者向王殿林老师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老师耐心作答,本场活动在浓厚的非遗体验氛围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李伟华表示,皮影剧不仅能使学生在皮影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等品质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皮影戏既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身于皮影的传承工作,不仅对非遗保护有意义,对中小学的孩子而言,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诸多好处。”活动中,王殿林多次强调皮影戏作为非遗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皮影文化,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这场皮影戏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记者在观赏与实践中了解到皮影艺术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当老师让我们亲自体验操纵皮影人偶时,我以为很简单。实践后才知道,协调双手掌控需要操控的部位可不简单。正如老师所说,心要细,眼要明,手要巧才能演出一场好戏。”石壁小学的林锶彤分享道。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的唐语潇感慨:“宏大如屋舍车马,精巧如杯具头饰,皮影都保留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之光。这次的研学,不仅体验了皮影表演的乐趣,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
文|关倩慧图|蔡旭嘉 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