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 翻转槟榔形象 王一帆打响槟榔染
王一帆从槟榔子中萃取染料,导入文创布包,让农村产业转型有了更多想像。(林和生摄)
槟榔曾在台湾滋养好几代人,但有害健康及破坏水土保持的负面形象愈显鲜明,让产业逐年没落,屏东内埔客家女婿王一帆误打误撞将槟榔子染导入文创,一个个色彩独特的背包让地方农业有了崭新面貌,他坦言,这是一开始从未想过的附加价值。
与妻子长期从事文创产业的王一帆过去几年总会出国采购布料,带回台湾加工成为布包,在文创市集卖得红火;没想到几年前遇到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让他开始思量,与其采购他国布料,何不自己试着染布,从此开创另一条康庄大道。
就读台大图资系的他笑说,查资料本来就是专长,看着妻子老家大片槟榔园,意外从文献发现,数百年前日本就有用槟榔子当染剂,作为贵族及武士身上穿的布料。
他先将成熟槟榔经过2个月以上日晒,取出里头果核后下锅烧煮,透过热水萃取内含的槟榔红色素,加以媒染剂调和,经过2年时间不断尝试,记录过程中的水质、温度,所有变项、变量都掌握得宜,共搜集超过200种以上的色票资料库,正巧搭上近期流行的大地色系风潮,网路询问度超高。
烧煮萃取染料的过程,空气弥漫一股浓浓青草香味,不少邻居直呼,这就是农村独有的味道。
今年参加东京礼品展,不少厂商释出购买布料的意愿,让他从中嗅到农村产业转型的契机,王一帆说,政府不断鼓励槟榔产业转作,但在农民老化、农村缺工的情况下,难度颇高,如果能一举导入文创产业,也许是一条可行的路。
常听妻子分享,客庄的孩子从小就常协助长辈剪槟榔,等着盘商收购,属于数代人的回忆,就能以不同的样态让产业延续。王一帆说,投入槟榔子染不单是为了定色缝包,若有机会稍改农村风貌,甚至因此摘除槟榔污名,一定会让这件事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