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珩的国际共制心经验
平珩认为,国际共制急不得,要彼此慢慢理解。(陈伟熙摄)
平珩温婉与坚毅的特质来自她的母亲林婉珍(右)。(季志翔摄)
同在纽约大学研修的罗曼菲(左起)、李安、平珩、刘若瑀。(皇冠出版提供)
《一堂永远不会结束的课》书封。(皇冠出版提供)
舞蹈空间舞团与东京鹰舞团跨国合作,耗费十二年,从没有疫情到后疫情,从原本规画的舞台演出到影像拍摄演出的《月球水2.0》。(谢三泰摄,舞蹈空间舞团提供)
疫情改变表演艺术的工作模式,国际交流不再需要飞来飞去、面对面开会,但其中的「眉角」和沟通的难度却也相对变高。国家文艺奖得主平珩近期将多年国际共制经验书写成《一堂永远不会结束的课》一书,和读者分享国际共制节目幕后的酸甜苦辣。
国际共制急不得
以往台湾外交困境,受限于诸多政治难题,在许多领域遭打压时有所闻,但是文化外交相对显得没有界线,在国际的外交场合,若有一场来自台湾团队的演出,距离马上拉近,而近年来台湾与其它国家一起合作制作节目,也使得台湾艺术家在国际上的能见度变高,还能共享制作资源,这是国际共制带来的好处。
平珩所成立的舞蹈空间舞团,33年来也有许多国际共制经验,除了累积独特的作品,同时还结交了许多好友,西班牙编舞家玛芮娜.麦斯卡利就愿意为了台湾观众而带着一家来台隔离和演出,台湾舞者也因为玛芮娜的舞作而有机会到国外演出,成为特别的经验,荷兰的节目制作人罗伯特(Robert van den Bos)也是台湾节目在国际上重要的推手。
平珩表示,表演艺术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大家去看一场京剧,不见得要理解故事,但是可以从身段、唱腔,理解其中的内涵,舞蹈也是,每个地方的舞蹈和使用身体的方式不太一样,欣赏不同地域的演出,可以看见活的内涵。」
然而,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带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和自身的文化,究竟要如何一起工作?平珩表示,国际共制急不得,「这是一种慢慢了解彼此的方式,有一些有趣的点子,可能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对下次的合作会有影响。」
从黑发做到白发
在新书自序中,平珩特别提到,与「老外」交手,如同江湖武林高手对决,天下之大,需要做足准备,但也处处无法预料。像她的舞蹈空间舞团近期才刚完成一部和日本东京鹰舞团合作的作品《月球水2.0》,就耗费了12年时间,从没有疫情到后疫情,也从原本要在舞台上演出变成以影像呈现,而影像拍摄的方式,是两地各自先拍摄,再透过剪接技巧,让两边的舞者可以「同台跳舞」。
平珩表示,和东京鹰舞团的合作经验很愉快,打从2010年第一次和对方合作,就感受到他们团队的幽默特质,为此,平珩也为舞者安排上戏剧、小丑戏课程,希望能发掘舞者的潜力,也找到更多可能性。这是国际共制带给平珩的灵感。国际合作急不得,舞者的身体表现也急不得。
原本预计要在2020年的呈现,因疫情而延后了两次,平珩还是不放弃,「既然不能在舞台上演出,那么我们就改以影像呈现吧。」平珩说,她在提出这个建议时,根本不熟悉影像拍摄作业需要耗费的工程,和表演艺术是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平珩说,「没想到我做了一辈子的表演艺术,从黑发做到白发,还是有很多我不理解的事,未曾经历的状态。」
永不放弃的心
平珩表示,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的方式,「急事缓说,原本要说四句,第一次先说一句,后来再说两句,最后再说三句,慢慢沟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是拿捏的艺术。」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这让一出跨国共制的作品,能过挺过疫情,突破场地限制,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一九八○年平珩赴美进修时,认识了同在纽约大学的导演李安,怀抱国际大梦的李安实现了他的梦想,平珩自谦从未有奢望,却因缘际会走上与国际接轨之路,现在更出版新书,分享国际共制经验,平珩认为,国际共制是让世界看好台湾的实质行动,在这一堂永远不会结束的课中,她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在所有的学习与领悟中一起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