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交流后 我的思考
(图/作者提供)
此次虽不是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但内心还是无比「期待」而又「紧张」。期待的是跟着马前总统出访大陆,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高度;紧张是因为将与大学的学术交流,觉得平日所学还有待精进,另方面也因对内地不熟悉,对于「去中国大陆」,还是抱持着恐慌与负面态度。在返台回归日常生活、沉淀些时日后,我对此行产生了更多想法。
首先,「正常交流」就是秉持平常心,互相交换意见。赴陆头几天,因为与接待人员不甚熟悉,彼此都提防着,自己的心情也异常地焦虑,不知道该和陆方人员「聊」些什么。这可能便是双方不往来、不互信的「最佳体现」。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双方身分和工作特性等因素,许多事情不宜直接讨论。但在一次晚宴上尝试从智慧城市和科技面切入,讨论内地的发展,慢慢的找到共通点后,就更好交流沟通。
还记得有次,对方本科是学政治的,与我的专业背景相同,我们先讨论大陆制造业发展和当地政策,接着对方更进一步提及曾到欧洲考察的经验。这让我再次了解到,在做两岸事务时,具备宏观国际视野的必要性。
第二,两岸关系其实不只是单纯的区域关系,一旦发生冲突,对国际影响甚钜。去年发生的俄乌战争,导致全球粮食短缺。综观乌克兰内部有近一半人口是俄裔,这使双方有更多的「实质连系」,难以从情感和血缘上直接切割。无论是历史脉络下的苏联卫星国,抑或国内的亲欧与亲俄左右派,都无法忽视战争发生的责任。在讨论两岸关系时,人们喜于拿越南、东西德、南北韩等国际上曾经(或仍在)分裂的国家,来做比较分析。而回到两岸,台湾跟中国大陆关系的复杂与上述任一案例皆不相同,无法直接套用。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播迁来台,两岸在血缘、文化、语言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但分离多年,该怎样处理,未来尚有许多功课。
最后,两岸关系的症结点,在于台湾人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认同与坚持。参考多家媒体报导可见,台湾民众对「统一」之所以担心,是害怕我们的自由民主将不复存在,言论亦将受到管制。在加深两岸彼此认识、交流的同时,也须重视台湾整体民意的担忧,老百姓想要的只是安居乐业,基本需求满足了,对于思想和意识形态并不会如此执着。
此趟赴陆的最大收获,就是对两岸关系的重新思考。起初,我一直以为自己曾在大陆有生活经验,就是「了解大陆」。但是在看到他们负责实务的领导阶层,实际所顾及之层面和「关系」处理的丰富经验,让我看到了不同高度及深度。这次有幸看到了这些不一样的一面,能对两岸事务在未来决策下,可以「做些什么」有更好的见地、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