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迄今陆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突围百亿赛道

大陆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突围百亿赛道。(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13 日报导,「手术机器人这片海已经不太蓝了,还有一些企业在拚命进入。」大陆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12日在大陆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受访时说。无论是政策端还是产业端,辅助医师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近两年成为热门话题,大陆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也已有布局。光大证券研报指出,2021年后大陆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至今有十余款获批上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亿美元。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2017年至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38.72亿元)增长至近41.9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88.8亿元, 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亿元。

随着玩家增多,手术机器人的竞争颇有「红海」趋势,但另一面是,大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重要手段,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开放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手术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简单来说,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各种演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师的手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

目前,手术机器人已逐步应用在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泛血管介入机器人、经皮手术机器人等。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等效果。对于医师而言,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手术效果对医师从业经验和技术的依赖。

在大陆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国内外科医师提到,手术机器人对外科治疗的更加精准、更加微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还延长外科医师职业生涯。过去外科医师到了60多岁可能因为手抖就停止手术工作,但现在有了手术机器人辅助可以继续手术。当前,已经有外科医师借助手术机器人远端手术,未来期待手术机器人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尤其面向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地区,造福更多患者。

大陆监管部门也看到手术机器人价值,不少地方已经出台利多政策推动其发展,涉及审批、配置、医保、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医保方面,2021年4月,上海将使用「达文西手术机器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年8月,北京也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医保甲类)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手术机器人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画》公布、医保扩大报销范围,手术机器人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后将积极展开市场教育,大陆国产替代确定性强。

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如何制胜?中国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不仅吸引了美敦力、史赛克、西门子医疗、强生等知名跨国企业,大陆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加入其中,包括微创机器人、思哲睿、天智航、威高骨科、精锋医疗、键嘉医疗。

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威高骨科在2023年财报提到,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呈现多强角力的局面,美敦力的 Mazor机器人、史塞克的MAKO机器人、天智航的天玑机器人都是获得大陆国内临床医师广泛认可的骨科机器人。

2017年,美国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共同注资成立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直观复星)。目前,直观复星已经推出两款手术机器人产品,包括达文西手术机器人和Ion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其中达文西手术机器人已经服务逾54万名中国患者,在大陆300多家医院落户,累计装机量已超380台。

对于当前大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竞争态势,吴以芳指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蛋糕非常大,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完全放量,手术机器人安装的总台数还比较少。竞争客观上会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整个行业快速进步。

澎湃新闻报导,直观复星CEO潘小峰表示,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一赛道是件好事。大家可以共同促进这一行业更加蓬勃发展。在潘小峰看来,手术机器人不只是机器,还有围绕机器的一系列器械,还有培训体系,这一系列东西都说明手术机器人领域投入巨大。刚进入这一赛道企业还面临很多未知挑战,但像直观复星,已经踏过很多坑,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一方面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管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各产品管线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将探索出海销售;另一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占比,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