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南油田:“老小难”如何做出“好文章”
青海乌南油田开发时间长、采油速度低、效益动用难、产油量小。为扭转生产局面,乌南油田转变开发方式,持续拓展开发思路、攻关工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产量稳步上升,走出效益开发新路径——
青海乌南油田属于特低渗砂岩油藏,采油速度低、效益动用难、产油量小,先后经历4个开发阶段,开发时间长,是青海油田的“老小难”区块。
近年来,乌南油田持续拓展开发思路、攻关工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年产油量实现稳步上升。2023年,乌南油田原油产量达到9.38万吨,创近年来最高水平。今年年初以来,乌南油田日均产油量保持在250吨左右的较高水平。这个“老小难”油田通过转变开发方式,精细开发、深挖潜力,走出了一条效益开发的新路径。
■措施攻关,做大“增量”
乌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N21油藏是目前最富集的含油层系。近年来,乌南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36%,处于开发中期,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动用难度也较大。
如何实现难采储量持续有效动用,是这个“老小难”油田充分挖掘开发潜力、实现效益发展的关键所在。乌南油田立足自身开发难题,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开展措施攻关,强化地质与工程结合,通过“一优一转”,即优化方案设计、转变工艺思路,初步形成了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开发措施上水平、增油数量上规模。
乌南油田持续加大措施攻关力度,做大稳产上产“增量”。通过优化措施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挖潜,精准工艺设计,突出地质工艺一体化,今年年初以来,这个油田措施作业达104井次,累计增油9286吨,措施有效率达到88%。技术人员重点对N21油藏浅层Ⅰ油组和Ⅱ油组开展地层对比和砂体展布规律认识,并重新定义解释模板,科学识别油气层,为后期产能接替及措施选井提供准确依据。
针对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的特征,技术人员持续深化油藏砂体研究,改变“单压、分压”的旧思路,实施“主攻薄互层、射开隔夹层,优化压裂工艺”的混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为压裂攻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盘活低产低效井,挖潜增效
目前,乌南油田综合含水率达到39.5%,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要充分拓展效益增油空间,就要激发这些低产低效井的新动能。
技术人员结合平面和纵向的地质情况,经过精细对比发现,油藏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粗砂和巨砂含量相对较少,非常适合采用捞油方式挖潜剩余油。经过科学的成本测算,乌南油田所辖区块捞1吨原油的成本低于日常采油井。因此,乌南油田精选具备一定生产潜力的井,采取捞油方式增产,助力挖潜增效。
“这项开发手段主要依靠捞油车提供动力,不需要抽油机等地面设备,能够节约电能,节省油井维护成本,增大抽汲强度,对已经存在污染的储层也能产生较好的解堵作用。”青海油田采油二厂指挥中心生产运行办公室副主任王青松说。
转变生产方式后,有效解决了人均维护工作量大的难题,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今年年初至今,乌南油田有82口井由机采改为捞油生产,共实施捞油5043井次,累计增加产液量1.13万立方米、产油5022吨。
■创新引领,转变发展方式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乌南油田持续创新老区管理,发挥老井产量“压舱石”作用,成立油井维护、精细注水、作业提速、长停井治理“四个专班”,狠抓老井管理,降低自然递减率。同时,乌南油田大力创新实施“三总师”会审制度,保障措施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建立并充实“措施池”工作量127口井。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制度、细化维护管理,加强技术交流,现场试验多种清防蜡工艺,目前油井有效生产时率同比提升4.5%。
乌南油田持续拓展新能源业务,不断“向新而行”。2023年10月8日,乌南区块清洁能源替代先导示范区工程开工建设。今年5月16日,这个项目中的乌南联合站光热利用系统全面投运。目前,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正在全力以赴加快实施。项目计划建设5兆瓦光伏项目替代电网供电,主要用于乌南油田电能替换,发电量计划在乌南变供电区域100%就地消纳;在乌南联合站、切六接转站分别建设1.2兆瓦、0.2兆瓦光热系统,用于替代现有燃气加热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147万千瓦时,年节约天然气126万立方米。乌南油田正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生产先导示范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
记者丨焦玉娟
通讯员 | 陈双
编辑丨吉祥
责编丨金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