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两岸》有些缘分早已种下

两岸征文

●苏州情缘

我和苏州很有缘。

我是东吴大学日文系的毕业生,刚入学时师长曾和我们说过学校的创校史,东吴大学于1900年在苏州创办,英文名为「Soochow University」,之后中华民国迁都台湾,东吴大学在台复校。至今台湾的东吴大学和大陆的苏州大学为姊妹校,从校徽、英文校名,到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都相同,是两所隔着海峡遥望、同根同源的学校。这次有缘能跟基金会的师长、学员一同踏上母校分身所在的土壤,内心十分澎湃、感恩,更提醒自己要珍惜这个机会,认真了解大陆的一切风土人文。

航班降落上海后,一行人即搭乘大巴前往旅程的首站「苏州」。苏州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今苏州作为大陆的科技新城名闻遐迩,城市呈现出古今合并、旧时代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样貌。此行来苏州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江苏省举办的「两岸青年文化月」活动,三天两夜的行程中,从饭店玄关摆放的暖心纸条开始,到苏州民族管弦乐音乐厅的表演、慈济中医药文化沙龙的演讲,全都是用心妥当的安排。甚至在入住饭店的大厅有办理当地手机门号、银行开户的服务,这些便民之举都让人感受到大陆释出的满满善意。

除了周到的活动安排外,对苏州印象最深刻的就属「小龙虾初体验」,犹记得第一晚初次品尝小龙虾的鲜美,同团的台湾学员对付小龙虾时那手忙脚乱、红汁喷溅的滑稽样子令笑声不绝于耳,但经过三天的锻练,离开苏州前大家都练就了一身吃小龙虾的「嘴上功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最终带着依依不舍的心向秀丽的苏州暂别,启程前往下一个城市「扬州」。

●扬州底蕴

没有烟花也不是三月,但我们在扬州看到的是比诗词更美的风景与人文。从科技城苏州前往扬州的车程约莫四个钟头,看着车窗外的高楼大厦渐渐转为公园、民宅、小吃摊,沿途的街景变化饶有趣味,让我不时打开地图确认还有多久才能看到扬州的真面目。

扬州跟我想的一样,是座步调缓慢、富有烟火气的古城,但在扬州接触到的人、事、物都比想像中更美好。待在扬州的两天内,我们吃了许多特色菜品,酒席上陪同的官员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扬州的饮食文化,像大煮干丝、盐水鸭、生腌河虾都是难以忘怀的当地美食,肥美的河鱼更让我体验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透过这些佳肴,我领悟到两岸的口味如此契合,似乎在两岸三地就没有吃不惯的问题,应是所谓「中国心、中国胃」的最佳体现。

在离开扬州的当天早上,我们还体验了扬州的「早茶文化」。据陪同的大陆官员所述,扬州是商业古城,经济发展的早,所以有钱人特别多,有钱就会有闲,因此发展出扬州特有的「早茶文化」。早茶其实就是早餐的意思,不过扬州人吃早餐特别讲究,有五丁包子、蟹黄汤包、豆沙包、松子烧卖、鸽子蛋、野鸡蛋、软糯香甜的糕饼。另外,早茶中最不可或缺的莫过于一壶热呼呼的「好茶」,扬州茶叶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绿杨春」。虽不如苏州的碧螺春茶有名,但光听到「绿杨春」三字,耳边似传来鸟儿的叫声,鼻尖也能嗅到芬芳的一丝暖意,仿佛身处初春的碧绿中。茶水一入喉,身暖心暖,想必这就是扬州古城2500多年来的雅致。

●杯觥交错之间

旅途当中几乎每天都有与大陆官员的午晚餐,让我首次体验到中国式杯觥交错的「饭局文化」。在台湾偶尔也会吃酒席,但同桌的多半是亲朋好友,鲜少有陌生长辈甚至官员作陪,因此有些紧张与不自在。陆方官员或许是看穿了一桌青年朋友的紧张,总是亲切地和大家寒暄,并热情介绍桌上菜品。饭局中少不了敬酒的场面,通常吃一顿饭下来得举好几次杯,我留意到,陆方官员和台湾青年学子碰杯时,酒杯总轻轻摆在我们的杯子之下,这个细微的举动打破了我对「政府官员总是趾高气扬」的陈旧想像,此行出访遇见的陆方官员没有官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客为尊的恬淡谦逊,相处起来十分舒适。

不过说到饭局,除了无止尽的敬酒也有不少轻松愉快的话题。记得在某个晚宴中,我身边坐了一位陆方官员,他是一位好奇宝宝。除了询问基金会甄选学员与发布消息的方式、学员为何对交流活动有兴趣外,还问了我们喜欢马英九先生的理由。我们回答道:「因为看了马总统上康熙来了觉得很可爱」。陆方官员马上表示自己也有看过,甚至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是被马总统的个人魅力吸引过来的,这番幽默的态度让气氛和缓不少,双方也更能敞开心胸交流。

在多次饭局中,身边陪同的官员换了又换,席间有正经八百的话题、亲切有礼的寒暄、点到为止的玩笑,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闲聊般的话家常」,这使我忘记对方大陆官员的身分,对方也似乎忘了我台湾参访学生的身分,双方仅是作为「大陆人」与「台湾人」在交谈,坦然赤诚。

●结语

这次的交流活动收获很多,像「小龙虾初体验」和「早茶文化初体验」都是印象深刻的第一次,不过最难以忘怀的仍是旅程中看到的一张张温暖面孔。上到官员,下到饭店房务人员、小吃店老板娘、计程车司机小哥,大家都以和善热情的态度同我们交流,言谈之间流露出大陆人对台湾的「好奇」与「好感」。在对岸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刷新了我对两岸关系的想像,有别于平时目光所及双方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口水战,原来现实之中的人们见了面是如此友好,让我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想说,透过这次的交流活动,在苏州、扬州见了很多有缘的人事物,跟基金会的其他优秀学员也更加熟识,旅途中经历过的所有就像一股巨大的能量,提醒着我必须持续关注两岸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华民国和两岸和平尽最大努力。期许我们青年学子不论身在何处、所学为何,都能在各自的位置拼搏出光彩,为深爱的家乡做出贡献,因为我相信,两岸之间的缘分早已种下,斩都斩不断。未来大陆与台湾会开展出怎样的篇章,全视新生代的青年朋友而定,共勉之。(李佳蓁 / 东海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硕士生、日文家教、日文社团老师)

(本文来源:《奔腾思潮》)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