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胶公约」未达共识 环境部:台湾将讨论新减塑期程

▲全球塑胶公约历时一周谈判未达共识。(示意图/路透)

文/中央社

全球塑胶公约历时一周谈判,因欧盟及产油国意见分歧,最终仍未达成共识,暂订明年将继续开会。环境部表示,台湾明年也会邀集各界讨论至2035年的减塑期程。

「全球塑胶公约第5次会议」(INC-5)共有170多个政府组织、400多个观察员、组织参与,历经7天44场会议讨论,于昨天闭幕,但各方未能就公约内容达成共识,仅订「主席文本」约定明年再进一步讨论。

环境部今天举办「联合国塑胶公约INC-5会议结果说明」记者会。此次前往韩国的台湾观察团代表之一、台湾循环经济与创新转型协会荣誉理事长樊国恕表示,全球塑胶公约草案内容共有32条,较有争议、分歧的包含第3、6及11条等。

樊国恕说明,各国分歧部分,包含塑胶制品要求应考量国情和能力识别有问题的塑胶产品、管理层级、列入的产品或化学物质标准;塑胶产品设计要求应考量国情和能力加强塑胶产品管理;需考量国家能力,建立专门多边机制作基金援助,协助发展中国家转型。

樊国恕表示,整体来说,这次争议主要是欧美国家及产油国家之间的纠缠,气候变迁减碳,对产油国已有冲击,再加上减塑,这样的拉扯是可以想像的。

樊国恕指出,这次公约讨论主要由欧盟主导,台湾是外贸为主,欧盟也是重要对象,因此对于塑胶的替代、管制,产业界应该要思考,不然迟早会被纳入管制。

▲环境部长彭启明表示,坚定推动减塑与限塑的政策立场不变。(图/环境部提供)

环境部长彭启明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全球塑胶公约与气候谈判一样,已经进入深水区,有些产业需要变革;今年虽然国际有高度共识,但仍稍延误。

彭启明认为,这次公约凸显塑胶对于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相信国际也看见这样的趋势;台湾非常重视环保,过去减塑也有成功案例,国际贸易竞争的环境很重要,因此会邀各界讨论至2035年的减塑期程。

彭启明指出,目前也在观察塑胶聚合物是否有新趋势,以离岸风电为例,叶片就是塑胶聚合物及玻璃纤维结合,可以抗海风,国际上也有分解方式;相信未来新型态的塑胶会有新的技术、也是新的商机,期待能有新的科技往前走。

环境部表示,未来于缔约方大会召开时,将争取周边活动机会,分享台湾推动生产者延伸责任、应回收制度的相关经验,提供各国参考。

此外,环境部提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修法,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促进塑胶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