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无国籍民族:一生漂泊海面,身体逐渐开始“进化”
对于人们来说,国籍是一个人血脉身份的证明,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归属感所在。
然而,当今世界上,还有一个没有国籍的民族,全球独一。
他们一生终年漂泊,游荡在大海之上安家立业,被誉为“海上的吉普赛人”。
或许,听到在海上生活,不少人们脑海中都会幻想出身处海上的舒适小岛,在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进行完美生活。
可是,倘若要告诉大家,这“海上生活”真的只能在海上,而不能踏足陆地呢?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强人所难,因为,巴瑶族人的一生便是如此“自由”的在海面上生活,也被海面禁锢着未来。
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是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
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常年如夏的气候使得诸多潜水爱好者们纷纷来到此地旅游嬉戏。
但是,你知道吗,在加里曼丹岛的东海岸、西太平洋接近地球赤道的地方,世代生活着一个没有国籍的民族——巴瑶族。
千百年以来,他们以海为家、以海为生,世代栖息繁衍在广袤无垠的海面上,居住于碧水蓝天之中,随潮起潮落劳作、休息。
作为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因为没有国籍,巴瑶族无法长时间在陆地上滞留,只能流浪在这片美丽的海域中。
由于不能上岸,巴瑶族人民得不到丝毫教育,他们没有文字,只能使用独有的方式进行记录。
此外,他们也享受不到任何的医疗待遇,只能依靠简陋、落后的方式来治疗族群中患病的人们。
没有人知道巴瑶族起源于旧时代中的哪个部族,只能依靠较深的肤色与具有共同点的语言来分辨他们属于哪类人种。
从巴瑶族人使用的语言来看,有部分专家认为,巴瑶族的起源很有可能与菲律宾有关。
因为他们使用着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分支——“巴夭萨玛语”。
但是,同样有历史记载他们在300年前从廖内群岛迁徙而来。
1965年时,人类科学家认为,当时生活在廖内群岛海域的巴瑶人与奥朗劳特人的祖先,是代代生活在廖内群岛的“维达人种”。
维达人种分为“农村维达人”与“森林维达人”,前者定居务农,后者从事射猎。
因巴瑶人与奥朗劳特人的生活方式均为渔猎、都是海上的游牧民族。
因此,该位专家断定,或许巴瑶族正是善于渔猎的森林维达人与南岛人的繁衍生息中不断演变而来。
但在1968年,另一位人类科学家又将这“巴瑶族起源”的理论推翻。
他表示巴瑶族以海为生的生活方式与奥朗劳特人并不相同。
因此认为巴瑶人与奥朗劳特人没有关系,与维达人种也没有关系,是土生土长在这片海域的“土著民”。
无论起源如何,现在的巴瑶人已经在数百年来的生活中建立了独属于自己、完全依赖海洋生存的离岸社区环境。
他们可以根据潮汐的移动推断时间,无需先进的计时工具。
他们世代居住在海面上高跷的房屋里,也会使用船体狭窄、船头翘起的“lepa-lepa”渔船当作容身之处,偶尔上岸兜售海鲜、采购大米与净水。
年幼的巴瑶族儿童并不会得到任何有关知识的教育,当他们开始拥有学习能力时,便会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渔网,学习在这种独特的小船上进行渔猎。
并且,由于一生漂泊海上,巴瑶族人逐渐进化出了不同的身体构造,助其更好地适应生活。
一般来说,未经训练的正常人潜水憋气时长不过30-40秒左右左右,尽管加以训练,也只能达到1分左右。
但是对于巴瑶人来说,生活在海面上的他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潜水天赋,有些人甚至可以下潜到水下20米处的深度寻找海鲜。
这种优越的能力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基因里面,并且不断随着这种生活方式而进化。
据研究表明,巴瑶族人在经年累月的生活中进化出了更大的脾脏,使其憋气能力得以发挥到极致。
当时,研究人员将巴瑶族人的脾脏与附近传统农业村庄的沙鲁安人进行对比后惊奇的发现:
巴瑶族人的脾脏比沙鲁安人的脾脏要大出百分之50,即便是平时不参与潜水捕鱼、仅在船上或屋内操持一家生计的巴瑶族人同样如此。
这便证明了巴瑶族人的脾脏变大的生理特征,并不是因为锻炼而来,而是因为调控脾脏尺寸的基因“PDE10A”时代遗传演变而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资源匮乏、患病逝世等原因,巴瑶族人口日渐稀少的生存状态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些巴瑶族人得到当地政府发放的身份证,拥有了国籍,得以来到陆地生活。
现在,有部分巴瑶人已经离开了海面,定居在当地面积较大的岛屿上,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这一生活条件的改善无疑大大提高了巴瑶族的生存率。
或许在未来,海面上的巴瑶族人将彻底离开这片给予他们“自由与禁锢”的大海,迎来全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