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辣鸡面红进美国好市多 韩国泡面始祖大翻身

辣鸡面(图)虽使三养起死回生,却也让执行长金廷修担心没有其他明星产品延续热度,因而正积极开发全新植物蛋白拉面产品。(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当企业深陷破产泥淖,而且消费者对产品完全丧失信心,该怎么翻转颓势?

近两年凭一款经典辣鸡面,接连打进美国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通路的韩国三养集团(Samyang),去年股价成长七成,足足是大盘的三倍以上。

背后推手却是毕业自梨花女子大学社会事业系,没有食品科学背景的豪门媳妇金廷修。

三养集团是韩国泡面产业始祖,但却在一九八九年因为使用工业用油脂制作汤包,声誉一落千丈,「原本市占率有六成,后来连一成都不到。」长期研究韩食的东吴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何撒娜表示。

随着农心、不倒翁等竞争品牌越来越多,三养甚至曾在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宣布破产。

英国艾斯特大学教授莱恩(Michelle Ryan)、哈斯拉姆(Alexander Haslam)曾提出「玻璃悬崖」(Glass Cliff)理论,意即企业在危急存亡之秋,往往会由女性出任高阶主管,收拾残局。

原本从未涉足集团事务的金廷修,却在公公、时任三养董事长全仲润的劝说下出任销售主管,负责稳定三养财务状况。

二○○六年,在金廷修的主导下,三养更成立新品委员会,走进市井小民的生活,了解其需求,如当时泡面都以红汤为主,她就逆势研发出清汤口味。

而后,她更在二○一○年开启研发辣鸡面的旅程。一次,她和女儿出门逛街时,发现一家以辣味闻名的炒饭餐厅,大排长龙,而且每位饕客都把碗刮得干干净净。

「我们一定要做一款类似的辣味泡面。」金廷修告诉《华尔街日报》,她马上到附近超市,把所有辣酱和调味料都买了三份,一份给实验室,一份给行销团队,一份带回家。

金廷修率领团队花了好几个月,研究世界各地辣椒品种,并跑遍以辛辣韩国菜闻名的餐厅,用一千二百只鸡、两公吨辣酱,总算是做出辣鸡面原型,二○一二年一上市就引起轰动。

国立首尔大学西洋哲学博士、云科大兼任助理教授陈庆德观察,三养辣鸡面从口味、品牌包装撞色设计,到招牌吉祥物的应用,甚至还跨界联名推出辣鸡面口味牙膏,都是瞄准年轻族群而来。年轻人,向来是大众消费品的重要客群,当抢占这批滩头堡顾客,自然就筑起护城河。

但,农心、不倒翁等竞争者难道没办法也效仿,推出相似的辣酱拌面吗?

「当消费者已经习惯固定味道,要撼动市场极其困难。」市调公司amikoAI商务解决方案顾问林肇俊比喻,二○○九年维力、牛头牌曾分别推出沙茶酱、炸酱,想挑战对方市场,但两年过后双方却不约而同休兵,原因就是不管怎么努力推新品,市占率却仍不动如山。

三养辣鸡面不只成功巩固国内年轻消费群,更从二○一四年起,因网红在YouTube发起吃辣鸡面挑战,迅速成为流行文化,烧往中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并在韩国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下加深影响力。这些影片更在二○二○年疫情来袭后,成为不少人消除寂寞的良伴。

即便已经如此具有话题性,三养二○二一年成立美国分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时,依然选择把身段放低,虚心的和当地消费者沟通。

他们除了简化眼花撩乱的韩文版包装,社群使用的语言也十足接地气,如采用noods表示面条,以及用fire呈现辛辣、令人惊叹的双关语意思,「都是只有北美当地人才会用的道地用法。」跨国行销公司Border X表示。

而政府则在后面协助三养更顺利出海。何撒娜观察,韩国政府积极投资韩流,让韩国泡面得以乘着旋风,打败流行文化影响力逐渐式微的日本泡面。《韩国先驱报》指出,泡面去年已成韩国食品出口金额最高项目,而《韩国时报》更表示,三养辣鸡面足足占了韩国泡面出口总额的一半,支撑其营收从二○一二年到二○二三年成长近两倍。

另一方面,何撒娜分析,韩国政府也和公协会一同推广食品,甚至游说各国松绑韩国泡面出口法规,使三养更有底气开拓海外市场。

「希望我们有朝一日能跻身麦当劳菜单。」金廷修说。三养出口金额从二○一六年到二○二二年成长近四倍,她的职位也从销售主管一路扶摇直上,成为母公司三养方圆(Samyang Roundsquare)集团执行长。

曾为苹果、微软等科技巨擘提供领导顾问的怀斯曼集团(The Wiseman Group)执行长怀斯曼(Liz Wiseman)比喻,过往领导者像是站在山峰上,可看到目的地,但当乌云笼罩时,比起知道目的地在哪,更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并离开旧地方。

金廷修在变局中发挥的柔韧领导力,不仅陪伴三养从低谷爬起,更彰显唯有蹲低聆听利害关系人的声音,才是在逆境中脱困的不二法则。

商业周刊第18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