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1场「轻松自在场」无压演出!观众发出声音、离场再回来都可以

全台第一场「轻松自在场」于两厅院无压演出,各种不同身体需求观众共350位齐聚一堂。(图/国家两厅院提供,下同)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引自国外行之有年的「轻松自在场」(Relaxed Performance),今(13)日在国家两厅院首度举行!邀请各种不同身体需求观众共350位齐聚一堂,欣赏《皇家大会堂铜管五重奏》演出,跟一般演出最大不同时,观众可以用身心最放松、舒服的状态欣赏,包含不自主发出的声响无法久坐的人也能随时离场,真正做到文化平权艺术零距离

▲欣赏表演时不必介意不自主发出的声响、无法久坐进出观众席也不需要担心影响他人。

许多艺术表演节目都十分精彩,但过往在剧院或表演厅里,由于场合较「隆重」,让一些有不同情况族群难以融入,不敢踏进剧场欣赏演出。例如妥瑞症、自闭症天使儿,须要戴呼吸器或无法久坐的人,甚至是焦虑的上班族、带着小孩家长⋯等。

「轻松自在场」是近几年国际间展现文化平权的表演型态,和一般演出最大的区别,就是为了不同身体需求、不同情况的观众,提供一个无压的环境欣赏演出。欣赏表演时不必介意不自主发出的声响,无法久坐而需要进出观众席,也不需要担心影响他人,每个人都可以身心最放松、舒服的状态欣赏。

两厅院于今年7月首次试办后,收到许多伙伴探询与鼓励,在众人努力及期盼下,透过长期支持两厅院共融理念企业伙伴证券柜台买卖中心玉山文教基金会挹注合作,终于在11月13日正式登场

▲「轻松自在场」的理念非常符合人性需求,展现艺术共融的多元与包容,观众接受及演出团队的认同非常关键

两厅院副总监美玲表示,这几年对共融做了很多尝试,在常态节目中办理托育服务、运用「雅婷逐字稿」AI语音辨识系统增加演前导字幕等,以服务各种不同需求的观众。而轻松自在场的理念非常符合人性需求,展现艺术共融的多元与包容,如何让观众接受对两厅院而言是一项考验,但能够跨出重要的一步,除了企业的支持是最大的鼓舞,演出团队的认同也扮演非常关键角色

「轻松自在场」在全球许多先进国家已属常态演出及趋势,包括英国国家剧院、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墨尔本艺术中心、甘迺迪艺术中心等场馆都已实施多年,特色在于演出中观众能适时伸展肢体,不需拘谨端坐,座位区保持些微光线,必要时也可随时离场,选择一处安静的空间休息纾压,和缓后再随时回到厅内。

观众不需介意发出声响或摆动身体,无论亲子乐龄感官敏感、学习障碍者或各种不同身体需求与条件,例如妥瑞症、自闭症、压力过大的上班族,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参与表演艺术。

带着特殊孩子参与的柏廷爸爸说,「很难得可以和孩子一起自在地听音乐,感觉被接纳了。一小时演出过程,孩子需要上好几次厕所,但因为现场观众都可以理解,难得在没有压力下听完全场演出。」

▲「皇家大会堂铜管五重奏」也是首次参与轻松自在场,认为很有意义。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大会堂铜管五重奏》,对于欧美举办多年的轻松自在场虽有所闻,但和现场观众一样是第一次参与,对于台湾社会对艺术共融的重视印象深刻。

音乐家们表示,「就像你不会一开始就把孩子带去米其林三星餐厅、告诉他要正襟危坐,你可能会先带他到一般的餐厅,小孩可能会跑来跑去,可是渐渐地就会慢慢学习到应该有的礼仪。我们很鼓励大家来参加,甚至未来可以把它变成一种传统。」

13日演出一小时的音乐会中,全场呈现欢乐的气氛,包括随着弦律摇摆、活泼好动的孩子;无法久坐的乐龄朋友,以及带着多重障碍孩子、难得可以喘口气的家长,在微调灯光下,轻松自在的气氛中,共同度过了美好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