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凸显须全面启动改革

人民币贬值救出口

尽管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未被打破,但笔者仍然不认为这是货币战争的开始。因为国际外汇市场当前的主流不是大的调整,而是之前调整后的小的修正,因此人民币的修正、美元的修正,以及相应地其他货币再修正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不会大动,倒是小的货币博弈将会是常态。

这次贬值可以解释是因为近期人民币被动升值过高,符合人民币国际比较价位,除此之外,选择贬值,也部分反应出这几年的「调结构、转方式」,始终没有比较大规模地启动内需,尽管服务业的PMI总在50以上,而且总处在不错的增长状态,但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没有那么大,最后还是只得通过人民币适当贬值来让商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今年第二季大陆GDP增长率的官方数字为7%,如果统计中扣除输入性原材料能源价格下跌,实际GDP增长率可能更接近4%。官方说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然而,根据Dragonomics的数据,大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估计为4至5%,低于2014年的6.6%。而对于企业投资了多少资金用于提升产能,考虑到现有厂房和机器的折旧,大陆可能已停止资本净增加,这就是目前大陆经济的实情。

2005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由于人民币隐性跟随美元,美元走强,人民币随之也相对走强,导致从两头挤压大陆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

总之,一方面是外贸总量减少、资本所有权三资企业掌握的多、资本外移的多,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增长模式始终难以带动经济的复苏向好。从2013年开始的微刺激、定向宽松试图拯救实体经济,但最后都被证明收效不大。

改革才能救经济

原因在于根本的结构调整没有触及痛点,也就是没有深刻地触及所有制结构、市场准入结构、要素权益结构调整,没有根本的转向「社保现代化、中小企业现代化、三农现代化、金融现代化」。

要是真正的转轨了,其中的要害就是大胆消除历史形成的各种制度性差别和障碍,这包括大力反哺「三农」,构建农地与城镇用地「同地、同权、同利」平准基金,然后再围绕之成立农村土地资本化开发银行,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农村承包权完全市场化;勇于财政风投、天使投资,构建财政垫底的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联合基金等,勇于减免税和贴息;创新金融机构、手段、方式方法、放开金融市场;构建差别化的、全覆盖的社会底线保障,将国资信托出去、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所有盈利都归于社保基金名下。

如果这次人民币市场化附带的随行就市的贬值,预示的是继续过去旧模式,继续集中在暴富的房地产、过剩的制造业、效率不高的基础设施、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那这次市场化、以及市场化贬值就会失去相应的意义。

但是如果代表的是全面小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那么的确人民币可能还会有一小段时间的调整、贬值,为的是达到让出口和消费并重,但是很快人民币就会稳定下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动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显然这会代表可能的转型痛苦,至少3至6个月的密集政策调整、3至6年的适应爬坡,但是之后将会有一个持续20至30年的市场化上升时期。

(作者为澳大利亚创新金融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