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四年换一次,为何没有北京人?主要有两点原因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人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会严格挑选。除了一些外貌要求外,令人想不通的是,为何不要北京人?
1958年,“筹建可容纳万人的礼堂”项目正式上马。同年8月,中央下达指示,要求在次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
同年10月28日,万人大会堂终于破土动工了。为赶在10周年大庆前完工,大会堂是“边设计、边供料、边施工”。
当时的青年突击队队长,后来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张百发,对队员们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记忆深刻。
张百发的青年突击队,从12个人扩充到了200多个人。他们在工地上10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当年,有句很响亮的口号:“歇人不歇马,睡觉不脱衣。”
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全面建成,周总理请参与建设的各界代表吃饭,还安排了一场梅兰芳的演出。
张百发多年后仍然记得第一次到大会堂的感受,他说:“非常震撼,从来没见过那么漂亮的房子。”
话说,早在1958年末,周总理就下达了指示,成立“人大会堂管理处”,并从全国各地调来各种服务人员,包括厨师、技工、服务员等。
服务员刚见到周总理时,既激动又紧张,总理看得出,有时说几句风趣话,让气氛变得亲切自然。
周总理看到一个男青年,做事很束手束脚,他幽默地讲:“你当服务员,我的总理,咱们都是好兄弟,以后我当你大哥,你当我小兄弟,好不好?”服务员赶紧说:“不好,不好,对您太不尊重了。”
周总理说:“你的思想太久,服务员是为人民服务,总理也一样,我们都是人民的服务员!”
服务员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初来乍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服务规范”,更不懂外事服务工作的礼仪标准。
周总理就亲自指导大家,碰到问题后,马上予以纠正。当年,我国的国宴不仅场面大,菜的道数也多,难免会造成不小的浪费。
周总理建议有关部门研究一下国宴改革,菜要少而精,还要不失礼仪。后来的“四菜一汤”国宴,就是当年周总理亲自确定下来的。
那些年,大宴会厅散场后,常常出现来宾们排队上厕所的现象。考虑到领导同志使用不方便,大会堂负责人便决定开辟一个首长专用厕所。
一次,周总理要上厕所,服务员把他引到专用厕所。周总理很疑惑,什么时候增加的厕所?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周总理对大会堂的负责人作了严厉批评。
按照当年的规定,服务员的选拔是高标准。比如,男孩身高要在1.75米至1.8米;女孩身高要在1.65米至1.7米。相貌端正,最重要的是素质高,思想表现好。
起初,服务员都是选用的北京人。但后来却不用北京人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稳定军心。过年的时候,北京人能回家团聚,而外地人却孤孤单单;二、安全保密。北京人回家后,难免会向家里人说起在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事,有时可能会泄露国家机密。
此外,大会堂的服务员每隔4年要换一批,主要也是出于保密方面考虑。说起来,在大会堂当服务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搬桌椅。
因为大会堂召开的会议种类很多,会议的大小规格不一。这就导致了桌椅要随时增加或减少,这些都需要服务员来搬动,劳动强度很大。
当然,能在人民大会堂服务的人,必然是各方面很优秀的佼佼者。他们的内心是充满自豪的。